01 娱乐新形态,消防新挑战
近年来,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体验已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宠”。这些场所为增强沉浸感和真实感,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挂件、道具、材料进行装饰或装修,偶尔还会使用明火营造氛围。
作为一种“将玩家关在上锁的房间内,必须依靠解开谜题才能脱身”的游戏,其场所通常结构复杂、通道狭窄、暗门机关多,且疏散出口不足、缺乏醒目标识,内部又欠缺一键报警、开锁装置。一旦遇到火灾,火势和烟气极易快速蔓延,玩家难以及时求救和逃生,极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图:线下密室逃脱
2019年1月4日,波兰北部柯斯沙林市一处密室逃脱房间突发大火,致使5名15岁少女不幸遇难,1名25岁男子严重烧伤。
3年后,类似的悲剧在广东湛江重演。2022年4月24日,一家密室逃脱俱乐部内,游客按照游戏指引使用化学物品后,不慎将其遗留在垃圾桶内。化学物品发生放热反应引发火灾,最终导致1人死亡。
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处二级指挥员刘帆指出,近年来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兴业态迅速兴起,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技术标准跟进不足等原因,为消防安全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为应对新兴业态带来的消防安全挑战,填补监管空白,从源头防范风险,南京市集中推出了多项举措。
02 新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2025年5月1日,新版《南京市消防条例》正式施行。这部共8章76条的地方性法规采取了“废旧立新”的修订模式,特别回应了社会发展新需求,以立法形式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兴业态的消防安全纳入明确监管轨道。
本次新修订的条例专门增设条款(第四十三条),对这些特殊场所的消防安全作出了明确规定:
“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业态场所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开展火灾风险自查整改,提高疏散逃生和火灾扑救能力,履行安全提示和告知义务,保障安全运营。”
图:新《南京市消防条例》中有关新业态场所消防安全的规定
新版《南京市消防条例》为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而具体的技术要求则由配套标准细化。2024年6月26日,由南京市建委主编的全国首部省级密室逃脱场所防火设计标准——《江苏省密室逃脱、剧本类娱乐经营场所消防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全省正式实施。《指引》不仅规范了诸多新兴业态的消防安全要求,也为新版《南京市消防条例》的具体执行提供了清晰、可行的操作指引。
图:有关印发《江苏省密室逃脱、剧本类娱乐经营场所消防技术指引》的通知
《指引》将新兴业态场所分为桌面类剧本游戏场所、实景类密室逃脱场所和实景类沉浸式互动体验场所三类,要求禁止设在居民楼、宿舍或工业建筑内,不得位于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儿童类场所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地上四层及以上楼层,同时规定实景类密室逃脱场所各房间需配备一键报警和一键开锁装置,且值班室应具备一键解锁所有疏散通道的功能。
在安全疏散方面,《指引》亦作出了细致规定:场所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宜设置在不同方向,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且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或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平移门、卷帘门、转门等影响逃生的门型。此外,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在明显部位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并在游戏开始前向顾客告知火灾风险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03 智慧消防助力新业态安全升级
新版《南京市消防条例》及《指引》为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兴业态场所设定了明确的消防安全责任,并在关键安全装置(如一键报警、开锁装置)和疏散设计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于部分规模较小、建筑条件特殊、不适于部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设施的场所,还可增设无线独立式烟感探测器、故障电弧探测器、组合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等智能消防设备,以有效提升消防安全水平。这类设备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部署的灵活性与便捷性,无需复杂布线即可快速安装,能很好地适应密室逃脱场景多变、空间复杂的特性。
无线独立式烟感探测器可对游戏环境内的烟雾浓度进行实时、精准的连续监测与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它将第一时间向智慧消防云平台发出预警信息,并在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玩家和工作人员尽快逃离。电气安全监测模块则可实时监测与管理各类电气系统的运行温度、漏电情况、故障电弧等参数,实现高效可靠的电气安全管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指引》还特别强调了消控室在一键解锁疏散通道和人员及时响应方面的关键作用。为确保这一应急指挥中心始终处于有效值守状态,场所经营者可考虑引入人员离岗分析仪,通过智能算法远程监测并管控工作人员的离岗情况。一旦发生火情,玩家除了可以在上锁房间内使用一键报警、开锁装置外,消控室人员也应第一时间解锁所有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快速撤离。
结 语
新版《南京市消防条例》的实施意义重大:它不仅为玩家营造更放心的娱乐体验,也引导新兴行业经营者规范发展、提升场所安全,从源头预防悲剧。通过这一举措,南京市展现了主动应对新业态、防范重大风险的治理能力和制度创新实践,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方案。
消防知识、消防器材、消防技术、消防法规的学习交流中心 --消防百事通--一起来关注 www.fire11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