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欢迎来到消防百事通 消防产品  |  APP下载  |  消防工程群  |   手机站    公众号
  • 资讯
  • 问答
  • 文库
0 我要加群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2025-07-06 18:45:37浏览量:787
[加微信:fire114119,邀请你加入消防百事通交流群!]

(全文六千多字,属于管理学论文,文章指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限性,并且预见性的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企业组织没有的核心优势。文章挑战管理学教材注重企业文化结构建设的一贯思路,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从基础的建设得出结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限性。)

   我们先谈谈企业文化的作用(也可以称之为优点):

   1、导向的作用;

  企业文化可以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尽管这个目标抽象,但明确了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也可以说是与社会价值挂钩的一种文化力量。

 2、凝聚的作用;

企业文化有助于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即团结一心,有利于组织建设的凝聚力,提升成员们的归属感。

3、 规范作用;

   作为刚性制度的补充,柔性的企业文化同样具有约束、规范的作用。对于制度的漏洞或者管理过程中的睚眦,企业文化就比较有说服力,将有力的补充制度方面的漏洞和睚眦。

4、 激励的作用;

企业文化不仅仅导向、规范,而且能够提升成员们的士气。二战之后,世界人民普遍厌恶炮舰政策,转而追求生活品质,为生活而生产物质基础的企业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企业文化成为了重铸人类文化力量的中流砥柱,它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

5、 辐射作用。

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内部发挥作用,而且能够向社会延伸,能够影响广大顾客们,成为社会价值延伸和顾客参与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某种角度而言,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外辐射作用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影响力。

上文关于企业文化的作用取自于教材,当然是对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观点的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或许有不同看法,作者阐述这篇关于企业文化的论文是论述企业文化的建设基础,接下来就坚决不参考教材了。

一些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参考教材或是权威人士的论述反而有害!

不知道这之前是否有其他人论述至此,或者和作者的观点相同,如果相同,可谓知音。

观点一: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以民风作为基础;

国家可以比作一家超大型的企业,这么打比方不追求严格意义上,有道理即可。这家超级大企业(国家)是需要民风建设的,我不知道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不需要民风的,但是我知道一个追求繁荣发展的国家是一定要有良好的民风的。举例说明:

例1、 中国安徽省有一个县叫做休宁县,这个县从中国汉朝时期开始一直盛产文武状元。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县都出了很多高级干部,一直到今天这一文化现象仍然持续。这很了不起!

例2、 中国湖北有一所中学叫黄冈中学,被清华誉为生源基地。黄冈中学不仅是湖北地区的一大亮点,而且产生的文化影响力能辐射全国,成为全国中学的标杆。这很了不起!

例3、 中国湖南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一百年的时间里可以说人才辈出,说引领中国近代史都不为过。对世界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可惜如今是世风日下,回眸历史过去,再看看今天我们一些官员的作风,真叫人伤感!

以上三个例子就是正面教材,中国肯定不止这三个,多了,这里只举例。我还要举出几个反面例子,看看民风建设的重要性。

反面例1、中国广东曾经有一个制毒村,村里面全部包括村干部都制毒,那里面根本就是个黑窝,当地的检察官进去能够出来都是九死一生!零几年的时候这个地方很荣幸的上了《焦点访谈》,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

反面例2、广西柳州某个村落里,没有一户人家是正儿八经做事业成家立业的,或者说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刑事犯罪人员。这些江湖大哥们的家里还是很久以前的茅草屋,哪个女子愿意嫁到这里?

反面例3、河南某地方每逢人家过红白事要振酒,振酒活动中不知道从哪儿招来一种淫秽表演的队伍,竟然在这一地方形成了风气!我在《人民日报》上好像不止一次看到过,这当然是批评性质的。

一个地方当然是要民风善,而不是民风恶。哪户人家嫁女儿愿意把孩子嫁到民风恶的地方去?当然是愿意去民风善的地方了!于国家而言,即便是没有全部做到民风善,起码这也是努力的方向。换而言之,一家公司要发展也要民风善。

为什么这样讲?

企业文化就是一种柔性的组织,其贯彻力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自觉性。从一个集体来看,其整体素质的体现就是风气,这里可以称之为企业的民风。这个集体有着什么样的风气就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因此企业民风的外在表现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于内部的建设程度。

同样有着反面例子和正面例子,我们先说反面例子:

1、 某公司大食堂里就餐,几乎全部文职人员用煮熟的汤洗碗;

一开始我不知道,刚来公司一两个月之内我喝别人洗过碗的汤,后来才知道,于是我感到惊愕!

2、 某工厂里面是有管理人员的,但是这个工厂里面没有一个人游手好闲,全部都是劳动者。

我至今对这个工厂有着很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民风恶和民风善的两个不同公司的例子,前一个例子公司总经理已经在年度总结大会上破口大骂,后一个例子至少那时候生意兴隆,工厂效益好。

没有民风作为基础,公司的企业文化打算怎么构建和贯彻?

观点二、民风建设需要注重全体人员的素质建设作为基础;

民风是形容一个国家、地区的人们普遍的生活作风。涉及到生产建设、交流互动、人际关系、历史传承和民族特点等等一系列文化总和的外在人文体现。

其实,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和人文风气,或多或少的集中体现。只不过经济困境、战乱原因和恶性腐败等一些突出问题使得人们更多时间忙于生计,欠缺闲暇之余体会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会因上面提到的原因而处于落后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的综合素质很难坚持发展。譬如非洲某国家,抢劫成了司通见惯的事情;又如泰国芭提雅,生活逼迫穷人家的孩子变性图生存;美国一定历史时期坏人当道,所以直到今天这个国家的侵略个性很明显。这是民风恶,这种民风恶的文化基础就是成员素质低。

我们这里不深入分析成员素质低的原因,就民风的基础——素质建设展开讨论。这里所说的素质是国家成员、企业成员的普遍意义上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如下:

人生价值观;

这是主要部分,即个人的努力方向或者说为社会发挥正能量的积极性。

文明礼貌的习惯性;

一个人的文明礼貌不是见谁才有,而是平时习惯成自然。看一个地区生活的人们,看他们日常交流是否符合文明礼貌并且形成习惯。

这点我老家湖南常德就作者生活经历而言,人们普遍素质都很高,这是值得称赞的。我打工十几年,我不知道有的地方的人嘴里怎么就那么容易飙脏话?我怀疑那里民风恶。

向好的学习精神;

要学好,不能学歹。敞开胸怀学习一切人类的先进文明!

对国家良好的政策响应程度。

这点很重要,普遍性而言我国国民还是很响应国家政策的,新冠疫情期间说不出门绝大部分人都不出门,这和美国明显不一样。一个人的世界观、格局大小、是否愿意为社会发挥正能量可以从他响应国家政策的积极性管中窥豹。

综合素质的基本构成我认为就这四点,我们也可以从这四点去看待一家公司的民风建设。某些公司的综合素质是这样的:

唯利是图的企业价值观(实质上);

践踏工人权益习惯成自然;

学习精神流于形式;

对国家政策敷衍、甚至抵触。

具备这四点的企业哪儿来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跟这种企业没有任何关系!换而言之,要打好民风建设的基础,作为企业组织起码要从这四点入手。

观点三、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建设基础又是以领导成员的素质建设作为基础的;

有一种观点各打五十大板,认为某地区有什么样的民风就有什么样的官风、什么样的官风就有什么样的民风。那么究竟是谁的过错,谁先导致民风下落或者整体素质偏低了?

如果从历史角度而言,这个问题将沦为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但是如果从掌握公共权力的角度而言,很明显将把审视的目光投向领导群体!

也就是说在民众的素质和领导的素质二者之间,领导的素质将起建设性的作用。尽管人民的意志决定领导的意志,但是具体建设还是要先从领导抓起。如果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导的素质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领导群体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全体成员素质建设的成败。

《领导科学》书中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领导素质低能亡党亡国!

作者命苦,我见到的一些领导素质低的不可思议。有上班期间躺在椅子上玩手机游戏的工程部部长,结果整个工程部大部分人都习惯聚集在一起玩手机游戏;有经理爆粗口骂脏话,结果这个团队里面有身份的人也是脏话连篇,不以为耻;有秩序部主管暴力作风,结果这个秩序维护部也是暴力冲突频发;某公司大部分干部级别的人都不戴厂牌、不穿工衣,结果这个公司就除了车间作业人员之外文职一类的也是大部分不穿工衣、不戴厂牌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可谓上行下效。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什么样的领导其身边也就是些什么样的人,从下属员工的作风可以看见领导的为人风格。不是绝对的,也具有普遍意义。如果领导为人端正,下属员工作风恶劣,那么他们发生冲突的概率较大;反之也是如此。领导的权力很容易打造身边的人,也就是通常属于一起的,这种一起的对异己容易造成冲击力,不站队的很难生存。所以,领导的作风将辐射整个团队。

不从领导的素质抓起,试图指望全体成员齐头并进提升素质诚为难矣。抓素质建设重点放在员工身上那就更不可能,因此非从领导以身作则不可!

然而话是这样讲,做起来容易吗?非常不容易!因为,强化领导群体的综合素质又必须以员工们的权益保护为前提。换而言之,没有给力的员工权益保护机制试图强化领导的素质建设诚为难矣。

也许会有人问:建设领导群体的综合素质跟员工权益保护有关系吗?

我的答案:不仅有关系,而且员工权益保护机制是领导综合素质建设的基础。

观点四、领导群体的综合素质建设是以员工权益保障作为基础的。

没有员工的权益保护机制,试图领导自身加强组织建设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不知道哪个组织是这样的途径实现的。我可以肯定,简直没有这个可能。恰恰相反,人类历史的进步就是弱势群体的反抗来推动的!

提升领导群体的综合素质必须以员工群体的权益保障作为基础。

上流社会的人在实现自身利益方面更加狡猾、卑鄙、无耻、更加残酷!只不过这些体面的、有教养的有产阶级懂得运用资源幕后推动,而不是自己亲自去抢、骗。因此,人类历史上从来不是什么领导群体自觉有素质,而是群众的反抗和监督换来的领导不得不有素质。要使得领导群体有素质,除了加强群众监督和群众权益保障没有其他可靠的办法。我这里把上流社会与领导群体连接起来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那么,公司这样的组织能够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员工权益保障吗?

我认为普遍意义上这不可能。

通常意义上的公司就是以老板利益为中心的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组织,公司的本质就是利润,一切利润的根源就是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当中的论述,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不可能有平等的尊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不平等的尊重其重要体现就是权益保障的力度完全有差别。

权益保障强势的一方很容易践踏权益保障弱势的一方,后者维权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风险系数也高,以至于多数情况下只好忍气吞声、咽下委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掌握着优势资源的领导们怎么可能放弃在工人群体面前的强势态度呢?有意无意的就要一下,提醒对方清醒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时刻保持对领导的足够尊重。而后者为了稳定经济来源,要尽可能的服从这帮成为领导的小人。

如按照作者的理论逻辑,必须加强员工的权益保障才能够成为领导的综合素质建设基础,这就意味着要给领导的权力戴上紧箍咒,而且念经的是工人。话很有道理,可实践中于企业组织而言这简直不可能!因为:

1、 企业管理本身要依赖官僚组织;

2、 ……(保密,涉及核心管理理论);

3、 官僚群体自觉的官官相护,文化上保持着对工人群体的统治姿态;

4、 ……(保密,涉及核心管理理论)。

把话说白了,普遍而言企业不可能实现对员工权益的充分保障。说的通俗一些,您可否见过有以下几种企业的?

1、 鼓励员工合法维权的?

    这样的企业不排除没有,凤毛麟角。相反,对于胆敢仲裁、起诉公司的员工,他们将拉黑。

2、 如果员工起诉领导,可否有本公司提供法务支持的?

这同样凤毛麟角,不管公司什么部门,各部门之间的领导们都有这样一种集体共识:管理层互相原谅,共同监督工人。

3、 您见过哪家公司的行政部或人力资源部很正义的?

以阿里巴巴为例,性侵案件直到女员工多次申诉无效之后她拉起横幅——人力资源部才重视被性侵女职工的维权诉求。

4、 很正义的领导。

更加凤毛麟角,最好别指望,您一旦指望心里落差也就越大。

企业本性是剥削,企业对工人阶级的权益保护力度不可能与领导权威处于同等地位。企业管理实践中领导权威一定会大于工人权益保障力度,于企业而言这不仅仅是本性而且是管理需要。

如果不是企业呢?哪种组织能够做到员工权益保障与领导权威并行甚至超过领导权威的?

答案有:是中国共产党,具体而言就是中国政府能够实现普通公职人员(下属员工)的权益保障与领导权威并行甚至超越领导权威的。

我党甚至在理论上都没有认识到自身组织建设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说到文化建设,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个组织将文化的力量发挥的如中国共产党这般淋漓尽致的!对于这点,了解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人想必不会有异议。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要有文化力量,小到一支足球队、一支乐队,大到大的政党和国家组织,文化建设都是组织建设的必备内容。

面对企业明面上说的好听,实质上是要统治和剥削工人的,那么员工最常见的反抗方式就是辞工不干了。可结果像是娜拉走后怎样,不是服从这个公司的领导就是服从那个公司的领导,逃不出资本和官僚统治的五指山。

眼下我党领导的政府在管理上也必须依赖领导的权威发挥作用,但是本质上却不会有经济上的不平等,熟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读者想必不会有异议。我这里不细讲了。

言外之意就是管理上如果不依赖领导权威我党政府如何实现有效的统一管理?

是可以实现的同志们,我想使劲儿喊出来: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管理上有着资本主义世界不可能达到的高度,终有理论的开拓者阐述新式管理为中国共产党披上新式铠甲!

写这篇文章的本人已经是坚持写作了,眼下计划把近两百万字的消防论文写完都困难了。有多少党员、政务工作者相信一个底层工人的管理理论突破了管理学教材的思路?

企业在工人阶级面前的强势,将是日后企业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我们不妨把上文阐述的内容总结:

企业文化的建设基础是以民风建设作为基础的;

民风建设的基础又是以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作为基础的;

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建设又是以领导群体的素质建设作为基础的;

领导的素质建设又是以员工们的权益保障作为基础的。

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员工们的权益保障,我坚定的指出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员工们的合法权益,但是不可能做得到100%。原因就是企业本性是剥削工人剩余价值,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不可能会有平等的尊重。管理上企业也必须依赖官僚组织系统。

然而,有一个组织却能够做到100%的员工权益保障,这个组织就是中国共产党。因此,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普遍意义上的高质量文化建设。当然这里就不称之为企业文化了,这不重要,因为不管什么组织,文化的性质是一样的、作用一样、追求的效果高度相似。

老板们和他们的一群管理人员大概会激烈反对:

照你这么说,那公司就没有企业文化了是吧?还要不要建设企业文化呢?

我说:要。但企业只能发挥到一定程度的文化力量,不可能100%。我判断大多数企业所谓企业文化实质上一纸空文,少数企业偶尔为了宣导要有模有样的做几件事好体现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有的。

老板和他们的管理人员:你怎么判断的?

我说:优秀的企业本来就是相对于大多数企业的,优秀二字本身就是少数的体现。随着产能的提升,尤其是大企业对资源的掌控越来越强势,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与之竞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样的背景下,能够彰显企业文化显得仁爱有加的也只有极少数大企业了,其余多数企业将迫不得已沦为血汗工厂!血汗工厂建设企业文化不仅力不从心,而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觉得没啥意思。

 

202561日撰写完成

 

撰写人  无产阶级管理学研究者姚焕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消防百事通系信息发布平台,消防百事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条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
评论

联系方式 | 加入消防百事通 | 关于消防百事通 | 网站地图

消防知识、消防器材、消防技术、消防法规的学习交流中心 --消防百事通--一起来关注 www.fire114.cn

© 2021 消防百事通 苏ICP备19006513号-1

苏公网安备 3209950200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