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欢迎来到消防百事通 消防产品  |  APP下载  |  消防工程群  |   手机站    公众号
  • 资讯
  • 问答
  • 文库
0 我要加群
我要投稿
对2023年新版消防通用教材的批评意见
2023-07-01 15:43:25浏览量:4393
[加微信:fire114119,邀请你加入消防百事通交流群!]

(消防技术性论文,针对2023年新版教材批评意见。全文三万一千九百多字,恳请读者耐心阅读。)

作品大纲:

引言。

批评意见一:版面设计欠缺周全考虑,显得华而不实;而基础知识不应该以问答形式来做论述,应该娓娓道来。

批评意见二:语句太长,表达不清晰、不简洁,读起来还拗口。

批评意见三:语句尽量简化,分类名称不要太长,要容易让人一阅览就懂。

批评意见四:病句!

批评意见五:通用教材插图一定要严谨,经得起推敲。

批评意见六:用词不当,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批评意见七:论述有误!

批评意见八: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却不做注释。

批评意见九:不注意抽象词汇和具体名称的用法,使得明明通俗易懂的语句读起来晦涩烧脑!

后记。

引言

通用教材《消防设施操作员》三部曲,即基础知识、初级、中级三部分的内容。因为目前为止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和初、中级的有关内容,这三部分的内容是能够满足我国就目前而言的消防培训要求的。不求人人都是高级、大师,但求消防知识能够普及。

官方指定教材《消防设施操作员》系列为全国消防设施操作员持证上岗的通用培训教材,其实业余爱好者或者愿意自学了解消防行业的群众也可以拿来读。我们从不嫌自己的知识多了些,多多益善!

但是,作者撰写本篇论文却是要批评2023年新版全国消防通用教材的。

我阅读消防丛书,我首先肯定全国通用消防教材作系统性论述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同样肯定我们很多消防业内专业人士出版的消防论著。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些非常重要的论断,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没齿难忘!

是通用教材好些,还是消防业内人士撰写的消防专著更好些?

我说:“都好!”

我们需要区分作用。通用型教材是指由国家官方权威发布的、作为普遍接受专项培训的指定课本。所以其内容应通俗易懂,尤其是基础知识,并作系统性论述,属于大众普及一类教材。这一类读物属于国家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而,消防业内人士的专业论著也有系统性特点,概括的很好,语句写的很好。有的侧重点不一样,不同的论述给人的教益不一样。

我为什么说自己没齿难忘?因为部分著作写的太好了!有的论著富有哲理性,有的论著系统性的讲述火灾报警系统的各个功能组件,非常详细。

我还记得有一句:从哲理上,绝对不会发生火灾的地方是没有的。

又有如:只要是设备,一定会误动作的。

等等,很多经典语句我现在还记得。引用牛顿的一句话——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得远!

我曾问一位电工老师傅:“要能够掌握一般工厂的机电维修技能,读这一电工教材怕是不够。”

老师傅说道:“那肯定了,要想维修工厂的设备和安装,读一本电工教材哪里够?几本都不够。”

我从事消防行业那一天开始,我就没有停止过阅读消防书籍。我深感我们一些专家们的苦心和造诣!所以学到老、活到老!朋友,您要是决定吃消防这碗饭,您就不要停止学习,不要满足于几本教材的有限内容。学到永远!

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编写的《消防设施操作员》三部曲对消防基础知识和初、中级技能做了系统性的论述。我们首先肯定其功绩!如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首先要考虑他的历史贡献,功是第一位的,过是第二位的。

电动排烟口和电动送风口的测试有一项测试是很重要的,通过联动控制器远程启动(输入输出模块)准工作状态下关闭的阀门,然后复位的话,要火灾报警控制器复位之后,然后再去现场手动复位才能使电动防排烟阀门关闭恢复到伺应状态。这是防排烟送风口和排烟阀手动操作情况下,一项要掌握的内容,为什么通用教材没有提及?

又,“侍应”和“伺应”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我经常使用的是“伺应”,而不是“侍应”。难道我一直以来是错误的么?官方发布的新教材里面全是“侍应”。为了求得证实,我百度,也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

侍应:侍应是企业中的年轻勤杂人员,通常在酒吧、会馆、饭店等服务性场所专门服侍或照料顾客(参考百度)。“侍”字的意思是陪伴、侍候;“应”字的意思是答应、回答,读音不同而解释不同。所以这个“侍应”的内涵应该是人的服务活动。

再看看作者喜欢用的“伺应”。“伺”字的意思是观察、守候;“应”的意思是答应、回答。所以,“应”字含义没有变,都是做出相对应的某种反应。而“伺”和“侍”的含义就有明显区别,前者的意思具有准备、待命的意思,譬如“伺机”,就是见机行事的意思;后者的意思虽然也有待命、准备的意思,然而用处是指人的服务活动。所以使用“伺应”才是正确的!百度解释为待机策应,我们可以理解为准工作状态,之前的原教材和一些丛书上面使用的是“准工作”状态。

我的解析没有错的话,为什么新版教材满篇都是“侍应”呢?一个明明形容人的服务活动的词语,却用于系统设备的准工作状态,而且是频繁的使用,这样合适吗?

为什么“鉴定中心”、“各消防救援总队”和“消防科研所”,还有“编写人员”和“审稿专家”,不能在支持和编写消防通用教材的时候注意用词是否与使用对象恰当?

这次的2023年新版消防通用教材《消防设施操作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一共五本书,编写组和参与编写的人员可谓阵容强大!

“……教材在编审过程中,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各消防救援总队和消防科研所等单位大力支持,编写人员和审稿专家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一并致谢。(教材第三页‘编写说明’)”

我们目前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基础知识和初级、中级,这也是社会眼下的实际需要。不少学员是以得到“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为目的,方便从业。

不管是什么目的,反正您在读书,读好书,就能获益。《消防设施操作员》前三本教材主要是面对大众的培训读物。既然是大众类的培训读物,其编写工作要遵遁以下几个方向:

①语句通俗易懂。

这非常重要!不然,只适合专家看,这样就违背了大众阅读这一结果导向。

②论述好基础知识,为学员打好基础。

不求每个人是专家,但是专家一定要有较好的基础,基本功要扎实。所以撰写通用型教材,尤其是入门知识,其编写的基础内容就非常重要!

如果有人问:“您觉得消防救援局组织编写的五本教材里面哪本最重要?”

我回答:“基础知识。”

③使用专业术语,要做注释。

我曾经阅读一本电工教材,手机百度就没停,专业术语太多了,我不停的百度搜索解释。这样很辛苦,阅读就不那么流畅。

④贯彻“三审三校”,提升课本质量。

这点很重要,有很多同行其实很懂,也很想和大家分享有关知识内容,但是写作水平有限,难得写的一手好文章。对于通用型教材,专家除了“懂”,还要会写。不能频犯语病,不然读者读起来很烧心!

⑤切合实际指导的需要。

我们编写通用型教材,要对人民群众和国家的未来发展负责任。不能象牙塔里面高屋建瓦,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具有实践指导的意义。

就列这几项,我不知道哪些技能教材可以不用遵遁这5点,但是我认为消防教材一定要朝这5个大方向进行编写,不仅专业,也适合大众阅读。

我斗胆批评《消防设施操作员》三部曲的编写不足之处,我愿意承担更严厉的批评意见!

邓小平主席说过:“人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我牢记主席的话。

批评意见一:版面设计欠缺周全考虑,显得华而不实;而基础知识不应该以问答形式来做论述,应该娓娓道来。

第一道批评意见,其实指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版面设计华而不实,第二个是《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却写的太简。我认为基础知识是任何一门课程最重要的内容,最重要的内容哪怕把书本写的厚一些,都要论述清楚、详尽、通俗易懂且逻辑缜密。

就算是马克思主义的对手,都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资本论》逻辑缜密,是值得学习的佳作。

我们学习一项专业技能,其基础知识可以说决定了更高级内容是否弄懂的关键所在!消防教材的初级、中级、高级、大师级,都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学员不可不重视。

如此重要的内容,竟然以问答形式编写,我不知道救援局的编辑领导是怎么深思熟虑的?

大可不必节约纸张,大可不必节约墨水,尽管写的厚一点,也要让读者更清楚。如今是本子变薄了,内容直接像是初中生练习题似的,给你一本“问答题手册”,算是描述基础知识了。

f98f1f5b2e8a7b02193c4a6750991aec_1688194026294684.jpg

这要是初中生考前的紧急背诵,要是做题考试的话,真是一本非常好的辅导资料!可问题是,我这是要作为通用教材的基础知识、方便大众理解的教材,你们给编辑成了直接问答的考试辅导资料了?

这样一来的话,考试是方便了,但有多少学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写成一本洋洋洒洒又通俗易懂的《基础知识》该多好啊!这是第一个要批评的。

版面设计上,我也看不懂、想不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我们先看看两张拍图,新版教材的。

ded4d57ea2e9a7ca6aaaa3bdd3cc85ea_1688194120932059.jpg

上面这两张拍图是《基础知识》课本上拍的两张。这书本一打开,您看见多少把钥匙?第一张图是12把钥匙,第二张图是14把钥匙,都是金黄色的。与此相对应的,每把钥匙后面还自带“绿色的条子”。

我分析,救援局的编写组,其专家们应该是考虑到“金黄色”象征很重要,如同金曲一首!而绿色条子考虑绿色本身容易为人的眼睛视觉接受。不过这“绿色条子”也太多了,阅读起来难入佳境!

人们习惯上的白纸黑字,为什么把版面弄成这样花花绿绿?这是弄巧成拙啊!

黑字迹源自于古代的研墨,黑墨中富含碳元素,所以容易保存、不易褪色。古人不知道碳元素,但是知道黑色的字体能够保存,而且阅读起来严肃、郑重。我判断应该是习惯,人类习惯了白纸黑色的阅读体验感。我是习惯白纸黑字的阅读体验的。

教材这么多黄钥匙,这么多绿条子,还是不厌其烦的问答,这样的阅读体验真的好吗?

有人会辩护:“小学教材、初中教材、高中教材,里面不也是五颜六色的吗?成年人阅读的教材为什么不可以?”

首先不犯法。救援局的责任人员不会有一个人为此而承担法律责任。但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数学、英语包括其他科类的教材的的确确有五颜六色的,还有红色的。但是,他们在色彩的安排上和结构上你们细看,是有观赏价值的,并不是这样垒起来的!即便如此,青少版丛书多为所指阅读对象,阅读体验花色字体不为普遍接受,这是因为白纸黑字严肃、郑重,也是习惯成自然。你们看市场上大多数重要论著都是白纸黑字,整整齐齐。

成年人更需要严肃的字体和视觉体验,并且用较小的版面来阅读更多的内容。所以就不会有那么多间隔部分。而九年义务教材,是为了直观形象、更容易通过视觉画面来满足青少儿理解的目的,所以有点“卡通”。可就算这样,九年义务的教材其排版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一堆问答、一堆钥匙、黑绿色间隔起来呈现给读者的!

批评意见二:语句太长,表达不清晰、不简洁,读起来还拗口。

读本篇作者论文的朋友不妨随作者一起打开2023年新版消防教材,《基础知识》第111页。有这样一段话:

“……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

c37229cb439596a4c1009454f249c361_1688194273700858.jpg

接下来的图片我在写作的时候就不压缩了,好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不容易疲惫眼睛。如上图,不到一句话,使用了三次“加压”,我估计就是董卿主持人念这段话都有些拗口。下面的听众也会好多“问号”,没接触过消防理论知识的人估计就没听懂。

通俗类教材,怎么写成这样?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也是伤人脑筋。

我们不妨运用分段法来认识一段语句。上面的一段文字可以分段为: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指令的设备名称)/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具体位置描述)/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联动的具体对象)。

我想,我的分段没有错。有错的话,欢迎读者们在评论区指出来,我虚心接受的。

读者手上有教材的话,您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说董卿主持人都难以读通这句话。光后面这段文字,你不分段来理解,会莫名其妙。消防联动控制器就是指发出联动指令的主机设备。它要联动控制谁呢?紧接着后面没有写联动控制谁,而是先交代有关设备的具体安装位置,即“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

我很惊讶,这14个字累积而成的具体部位描述居然没有“的”这一助词。我猜董卿女士肯定不愿意读这样的句子的,多累呀!但是,加“的”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后面的用语。

第三个分段才具体说明联动控制谁?原来是联动控制“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控制这两位“先生”的。

这里还出现了一个病句,如果把“的”字放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间,将是难以理解的。意思是“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启动。”加压送风机的安装位置,就我的理解一般都是在风机房,安装在楼顶和楼底某个部位非常少见,因为不建议电动设备直接露天安装。可是这句话强调了前室部位,尽管加了一个“等”字,但重点还是强调前室的。这个“前室”包括疏散楼梯前室,也包括电梯厅前室,可能意思里还有缓冲间部位,所以编写人员写成了“相关层前室等……场所”。既然是前室等部位,带有缓冲间的意思,这样理解的话,哪个“前室”部位安装了送风机?闻所未闻。

既然如此,“的”字的地方该加的没有加,所描述的具体部位和所指设备对象也存在矛盾,读起来自然就不通顺了。我能不能改变“的”字的使用部位,然后删减不必要的字词?再把具体部位和具体设备清晰的联系在一起,而不发生矛盾。

我来试试看,争取意思不变。

教材原文: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

我修改为: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楼层前室的送风口开启,以及加压送风机的启动。

“送风口开启”后面用逗号间隔开,不要用“和”字连接,不然又会产生歧义,会让初学者理解成相关楼层前室的送风口和加压风机(好像前室有两台设备似的)。用逗号间隔开之后,用“以及”并列连接加压送风机,这样读起来,就是两个不同部位的不同设备。避免位置上混淆。

表达同样的意思,这样叙述要通顺的多。

即: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楼层前室的送风口开启,以及加压送风机的启动。

批评意见三:语句尽量简化,分类名称不要太长,要容易让人一听就懂。

基础知识第116页知识点25小节:

“……集中控制型系统又可以分为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方式的集中控制型系统和灯具采用自带电源供电方式的集中控制型系统;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分为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方式的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和灯具采用自带电源供电方式的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b9866d4654663b927e10bd05b92c9bb2_1688194362738318.jpg

董卿读完这段文字事先都要有所准备,不然不仅一口气读不完,而且还会绕口,听众也将一知半解。这是要不得的。

分类,最好是从简。譬如汽车可以分为以载客为主的客运车辆和以载货为主的货运车辆。可是可以的,但是为了更好的语言表达,更让人听起来简洁舒畅,我们就把汽车分为客车和货车。

这么一简单的描述,听众就一目了然。董卿读起来也会轻松很多,舒畅很多。

那么,把上面教材中的那段很长的分类语句,将其简化,而不拂其意,该怎么简化?

我们需要清楚整段话的意思,无论是应急照明灯还是疏散指示灯,这段话中都称之为“灯具”是可以的。这个分类的划分依据就是集中电源供电还是自带电源供电,所以我们只要明白所指物品对象和划分依据,一段话当中清楚这两个意思即可,其他的字词能省则省。

我来试试看。

修改为:集中控制型系统又可以分为灯具集中供电的集中控制型系统和灯具自带电源的集中控制型系统;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分为灯具集中供电的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和灯具自带电源的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这样描述,比起书中的文字而言简化了一些,但是我认为还是可以再简。但是再简的时候,需要结合上图当中的整段文字来描述,并修改顺序,一起简化。

教材原文:“……集中控制型系统又可以分为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方式的集中控制型系统和灯具采用自带电源供电方式的集中控制型系统;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分为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方式的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和灯具采用自带电源供电方式的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我再次简化,修改为:

“消防灯具供电系统可以分为集中供电的集中控制型系统和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以及自带电源的集中控制型系统和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还可以再简化……

我在划分的时候不再强调集中还是非集中,这样容易多次出现“集中”和“非集中”这样的字词,而是以自带电源还是集中供电来划分。同样分为四种,文字就要简化清晰明了。要注意“的”字的使用和“和”字的使用,数一数字数,我表达相同的意思,是不是语言就简化了很多?

作家陶行知有一句指导写作的名言:写作的时候,要像平时说话那样,怎么说就怎么写。

我们写论文、说明文、尤其是通用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点,一定要考虑读者的感受,让读者们读起来顺畅、不拗口。

批评意见四:病句!

九年义务教育读本如果多处病句,一定会舆论哗然!不过还好,这里所说的是消防教材,应该没事。

我还是指出来,说的不对,把我抓进去,以儆效尤。说对了,恳请有关领导帮我的忙。

翻开基础知识第120页,第(3)点,这是关于消防电梯的定义及设置场所有哪些?(知识点33)

c0061dc3ba71055d61aafa62da15ac07_1688194600150909.jpg

知识点33:消防电梯的定义及设置场所有哪些?(基础知识119页)

可以修改为:消防电梯的定义及设置规范有哪些?

我觉得用“设置规范”四个字要好些,因为设置场所指具体的安装环境和部位,而设置规范是能够包括安装场所和具体的设置要求的。很明显,这一章节的内容不仅仅说明了消防电梯的定义,也说明了安装场所和设置要求以及防火性能。

我们关注第120页的防火性能描述第(3)点,如上图,我判断是个病句。

文字摘抄如下:

“(3)设置在消防电梯或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防火性能不应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

我们把它分段来理解——让作者疑惑不解的是好像有几种可能!

第一种分段,即:设置在(部位指向)/消防电梯或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两种可能),防火性能(要求)/不应低于(对比概念)/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参照目标)。

我用括号备注意思,是为了方便读者理解。

我们阅读这段文字的意思,大概就是一群某某与某个某某对比,不应低于什么标准的意思,这里所指它们的防火性能。

谁跟谁对比呢?是“消防电梯或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与“消防电梯”对比,前者“不应低于”后者的“防火性能”,是这个意思。至于开头的“设置在”指具体部位,这个“设置在”也存在歧义,后面再谈。我们先按照第一种分段法来理解。

这样理解的话,意思应该是明白了,即“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它们的防火性能不应该低于消防电梯本身的防火性能。是这样理解的吧?想必是的。

“或”字的意思是多种可能,不一定并存。那么此话当中的“或”应该是包括的含义,即多种可能性都要满足后面预设的条件(防火性能),都必须符合某个具体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它们的防火性能不能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

这就奇怪了,“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不能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这不废话吗?

“或”字后面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其防火性能不能低于消防电梯,言外之意是“如果不是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就有可能允许防火性能不如消防电梯的。因为这里特指“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那我要是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消防电梯呢?是否与不是设置在前室内的消防电梯防火性能一致?

问题就出现在具体特指“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说明其防火性能不应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这意思虽然很明确,但是,因为你恰恰特指某种情况,就导致其他很多情况究竟是什么样?意思就很模糊了!譬如,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消防电梯是不是可以与没有前室保护的消防电梯在防火性能方面存在差别?这里的消防电梯防火性能会不会因为安装场合不同而存在区别?产生好多疑问了……

还可以这样分段:

第二种分段,即:设置在(部位指向)/消防电梯或疏散楼梯间前室内(两种选择)/的非消防电梯(参照主体),防火性能/不应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参照目标)。

这样分段行不行?这样分段还是莫名其妙!参照主体如果是“的”字后面的非消防电梯,要死好多脑细胞!“或”字连接着两种可能,前面一种可能是“消防电梯”里面的非消防电梯,这绝对烧脑。如果把“消防电梯”后面加一个前室即“消防电梯前室”,里面还有个非消防电梯,也就是说一间前室里面装有一台消防电梯和一台非消防电梯,它们同处一室,它们的防火性能不低于“单身的”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消防电梯”四个字后面就要加一个“前室”两个字,不然后面的“前室内”三个字很可能是疏散楼梯间专用的,读者这样猜是不是很幸苦?

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防火性能不能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已做论述,这里不赘述了。

第三种分段,即:设置在(部位指向)/消防电梯或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参照主体),防火性能/不能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参照目标)。

这样分,把参照主体锁定为“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强调“前室内”,就是整句话只在说明“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的要求不能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然后“或”字两种可能,即“消防电梯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这绕口令了嘛!既然是消防电梯前室,里面肯定住着一位“消防电梯”,按照分段的理解,就是这间前室里面还住着一位“非消防电梯”,而且她的防火性能不能低于他“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这意思想必是这样。

至于“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防火性能不应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已作论述,这里不赘述。

三种分段,相同的都是要求其主体防火性能不应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前段中的“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这一特指对象也没有不同。造成不同的是“或”两边究竟强调的是什么?是“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还是“消防电梯的非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或者“消防电梯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

3个理解了,这是一个歧义病句!

我得判断撰写这段文字的专家,他是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弄清楚他的意思,我就能诊断并治疗修改了。

后半句的意思大家都清楚了,关键是前半句。

教材原文:设置在消防电梯或疏散楼梯间前室内的非消防电梯,防火性能不应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

我修改为:非消防电梯如果设置在疏散楼梯间前室或者消防电梯前室,其防火性能不应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

我把参照主体锁定在“非消防电梯”,然后附加位置即“疏散楼梯间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再告诉大家设置在这两个位置的非消防电梯它的防火性能不应低于消防电梯的防火性能。这样就不会产生歧义了!我想撰写这段教材文段内容的专家应该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我们也可以联想我们的非消防电梯设置规范,我这样修改后对不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写的有点多,这叫做考究,仔细研究每一句话。这是我从《红楼梦》的研究著作里学来的。红学研究者可以说对《红楼梦》当中的每一个字,不仅仅是一个段落、一句话进行推敲,反复推敲,对比分析,而是逐字逐句的反复推敲。我很钦佩红学研究家们的精神!

我们接着对2023年新版消防通用教材的语句进行推敲。推敲的不对,抓我进去。

我们翻开基础知识第117页,有这样一段话: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的人员密集场所,宜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传输火灾报警和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基础知识第117页,知识点28)

334f9ca7df398c8458ef2ba92d49e5ad_1688194758521507.jpg

其中有一个“宜”字,这个字的意思在教材中是“建议最好这样,但没有强制要求。”与“应”、“要”等带有明令要求的字含义是不同的,读者要区分。

问题不在这里。前段话,“设置火灾报警系统(没有问题)、(注意顿号的含义,是有选择性的,即其中之一都可以满足条件。)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问题出现了)建筑消防设施的人员密集场所……”

这话的语言风格与基础知识120页第(3)点的语言风格非常相似,我判断应该是一个专家写出来的文章!我不看“编写说明”,也猜是他了。要么是他写的不对,要么是我批评的不对。

挨个儿剖析,“设置”一词是指后面一串儿“条件”,只要其中一个条件符合,都“宜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所以顿号也没有用错。但第一个顿号之后,是“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就纳闷儿了。另外,符合这些“条件”之一的建筑消防设施“的”字之后又有“人员密集场所”,即便是没有语病,也没有突出重点要描述的对象概念。读起来晦涩难懂,让人多伤一份儿脑筋!

消防给水这四个字我认为不能作为一个设备名称,可以形容某种需求或者预计的目的,意思就是解决消防供水问题。如果后面加上系统这两个字,就不一样了,是可以成为一个系统所指对象了。并且泛指消防水灭火系统的给水设施设备总称。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防水池、天台消防水箱、消防水泵结合器,以及它们的附属设施,是一切消防水灭火系统的给水部分之和。

很明显,消防给水系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指某个设备,甚至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因为仅有消防给水系统,却没有具体的灭火设施设备与之配套,这消防给水系统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纳闷儿了!教材上又写道:……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或自动灭火系统……

我这样打比方:马路上有四轮子及轿车或货车。这样说对不对?不对的!

因为四轮子是可以包含轿车和货车的,也指车系统的车轮部分。如果把四轮车的“车”字去掉,光“四轮”就是车系统当中的一个子系统,意指轮子组成部分。而且“及”字和“或”字这样使用,又不知道多少个意思?所以我说这段话写的跟120页那段文字颇为相似,猜是一个专家写出来的文章,我猜肯定是他。

使用“消防给水”这一抽象概念,与后面具体的消防水灭火系统用“及”和“或”相连,多么的不恰当!既然是消防给水,给谁供水?肯定是:要么自动水灭火系统,要么消火栓灭火系统,不会有其他了。何必多此一举,把属种用“及”和“或”连成一串儿?

家里有牛、鸡笼及公鸡或母鸡等养殖业的富有农户……

这样读起来好别扭!不如改下。

教材原文: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的人员密集场所,宜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传输火灾报警和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我修改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设备的场所,宜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传输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

把握主要意思的词语,省掉不必要字词,在不改变原著本意的前提下,把语言文字通俗化,大众化,容易让人理解和明白,这是消防通用型教材应当把握的大方向。编辑领导和专家们要注意这一方向。

我们翻开初级的149页,第3节,第(4)小节检查取用便利性。

“多次装卸灭火器,检查夹持装置是否能徒手便捷地取用设置在挂钩、挂架上的手提式灭火器。”

df2dfa199901b494119f6fb6556a4498_1688194943204701.jpg

读这一段话,差点吐血!

装卸是什么意思?一个是安装与卸下,形容车间组装或维修工人的作业过程;还一个意思是物流环节的上货与下货,形容某种搬运活动。所以装卸要么用于机器的安装与拆卸,要么形容物流运动的某环节。

这段文字中使用了“装卸”一词,我一乍看,还以为是把灭火器拆了然后组装,而且是多次。其实,是拿下来和放回灭火器,并且多次测试,来检验挂置式灭火器取用是否顺畅、方便。既然是这个意思,是不是可以考虑“多次拿下、放回灭火器……”?这样通俗易懂。

如果说装卸这样一个专业术语也还是说的过去,不能算就不可以用,那后面就不可思议了!您看:

“……检查夹持装置是否能够徒手便捷地取用设置在挂钩、挂架上的手提式灭火器。”

注意这个“能够”一词的错误用法,会使人误以为是“夹持装置”能够“徒手便捷地……”

一个物品,它哪儿来的人的意志如“徒手便捷地……”取用某个物品?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夹持装置”本身是一个工具,方便人使用的……可这样想也不对!后面“徒手”两个字已经交代的很清楚,是人徒手测试的。

所以,这段话带有歧义,属于病句!

对于消防老手来说,这里涉及的一些物件,如夹持装置、挂钩、挂架一类的东西,会比较熟悉。所以前前后后管他病不病句,根据自己联系标题的理解,也还是清楚其中的意思的。但问题是,基础知识、初、中级,这三本书主要作为全国通用的培训教材的,不是老手复习专用的。就算是老手读书,谁愿意读那种晦涩难懂、甚至带有病句的文章呢?

我们联系这段话的标题,意思是说检验挂置式灭火器的挂置部件是否符合方便、无卡阻的取用灭火器。这个意思应该是没错的,那我们修改下。

教材原文:多次装卸灭火器,检查夹持装置是否能徒手便捷地取用设置在挂钩、挂架上的手提式灭火器。

我修改为:多次取出和放回灭火器,检查夹持装置、挂钩、挂架的设置是否方便手提式灭火器的取用。

修改之后的句子,清晰明了。删掉了“徒手”这两个字,避免让人产生歧义。语句的长短取决于准确阐明意思和方便读者阅读理解的需要,让人一看就懂,就明白其中的意思,读起来也舒畅。

392c77f7762d6213862891f16b8608e1_1688195028620020.jpg

3d99e2adf52a7b5997c0c33599944b2a_1688195040459884.jpg

看上图,新版教材在论述章节的结构上也存在缺点。技能4:如何保养灭火器、挂钩、托架和灭火器箱?

看这个标题就有问题,灭火器和灭火器箱往往成配套,但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物体,使用顿号没有错。但是挂钩和托架是很容易被人理解成某个部件或者一个简单的道具。

有墙上钉一个挂钩,直接把灭火器挂在上面的么?我没见到过;用一个简单的“托架”两个字来形容灭火器放置器件妥当么?

教材原文标题:

“技能4:如何保养灭火器、挂钩、托架和灭火器箱?”

我们不妨修改为:

“技能4:如何保养灭火器、灭火器箱、灭火器托架和灭火器挂式装置?”

这样读起来,虽然前面多加了“灭火器”三个字,但是读起来就清晰明了,指的是四个不同的物体。根据标题,读者就明白接下来要论述这四个物体的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初学者就很容易理解。

看上图第二张,第3点,挂钩、挂架的检查保养。

大家注意,挂钩和挂架是不能单独作为手提式灭火器的存放器件的。岂有一个挂钩上挂着一个手提式灭火器的?是挂衣服么?挂架很容易泛指一个挂置什么东西的架子,您让初学者怎么容易懂?我怀疑培训学校的老师不解释的话,初学者自学课本,这个地方他就要百度或者自己思索,多麻烦!

把挂钩、挂架这些组成部件的意思综合起来理解为挂置式灭火器(能挂置的肯定是手提式灭火器了)或者灭火器悬挂装置。灭火器悬挂装置很明显是一个系统性的成套设备,不是简单的挂钩或挂架能够阐释的。

教材这里说明的不是挂置式灭火器又是什么呢?

既然是,为什么第3点不直接开门见山的说明挂置式灭火器的保养方法,却模糊的使用“挂钩、挂架的检查保养”?看似具体,实为模糊。

牛腿的奔跑速度不如马腿。您就直接说:牛的奔跑速度不如马。就行了。

左肾和右肾的养生之道。您就直接说:肾的养生之道。就行了。

教材原文标题:“3.挂钩、挂架的检查保养。”

我修改之后标题:“3.灭火器挂式装置的检查保养。”

前面要加灭火器三个字,意思就专指手提式灭火器的悬挂装置,读者就明白这是灭火器存放方式和相关装置的一种。

还有个病句范例,我不知道新版教材里面究竟有多少病句?我只好尽力而为了。

翻开《中级》第191页,这里有一句非常吓人!

“消防水泵接合器是水灭火系统在火灾时发生供水设备故障,不能保证供给消防用水时的一种临时供水设施。”

a64c309eac1bb88505538ae9f2aa4e2e_1688195128471819.jpg

语句不长,语病不少!

首先用词不对,“保证”一词多用于人的承诺和法律意义上的信用精神。把这个词用在消防说明文里面,看似可以,其实有误。供水设备,它如何保证消防用水?不是人在主导社会的生产么?

我要描述某个上游设备对下游设备的性能保障,用保障一词可以考虑,但要根据语句的说明特点来运用词语。

仔细揣摩图中的文字,用“确保”会更恰当。因为用“保障”一词,这个词会通常用于社会管理和事先未雨绸缪的安排,而不是紧急情况下的需求跟描述。

其次,撰写专家理解有误或者解释有误。前者,说明专家业务水平有限;后者,说明专家虽然懂,但是写作水平有限,导致所阐述的意思强差人意。

“……发生供水设备故障……”我想请问专家,建筑水灭火系统供水不足是不是一定就是供水设备故障了?缺水可不可以?

又,“……临时供水设施。”请问专家,您是怎么把消防水泵接合器理解为临时供水设施的?

意思就是一般情况下不供水,只因某种特殊原因导致消防供水出现问题了,才会使用到它。是这个意思吧?

“供水设施”四个字其实包含了设施设备的意思。通常的理解,设备是机械一体化而组成的具有某个功能的系统工具。而设施包含了建筑部分,意思是通过安装把相关设备与建筑某个部位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建构筑物功能的一部分。“供水设施”四个字就是与建筑一般情况下不做分离的成功的一部分,这里所说成功的一部分就是供水设施发挥的作用起到了积极意义,并且常态化的守候、不分离。

既然是常态化的守候和不分离,为什么要称消防水泵结合器为临时供水设施?

“临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偶尔、特殊情况下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功能;一个是设备在局部空间只是临时待命,不是长期守候。

这位专家没有清楚“临时”一词的含义,编写消防教材的时候,给消防水泵接合器下定义、做说明就产生了歧义。

我们给设备下定义、做说明,一定要抓住核心内容,这样定义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准确。说消防水泵接合器是临时设备,这根本就是对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不尊重!消防水泵接合器听见了会很伤心!

消防水泵接合器会说:“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它们是长期驻守的,甚至永远与建筑物同在。而我消防水泵接合器就成临时的了?”

您说,专家在教材里这样描述恰不恰当?又,有没有必要?

我认为,不恰当,也没必要。

消防水泵接合器通常只在建筑内部消防供水不足或者困难的情况下,会启用这个室外的供水连接口,给消防水池或者系统管网提供外部水资源。

它发挥的作用不能说是“临时的”,它同样是长期驻守的、待命的。我们看待临时还是长期,是要以设备或人的“值班时间”来理解的。很明显,消防水泵接合器是一直陪伴建筑物的,是规范的建筑物按照国家标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怎么能因为真正起作用的时间短暂、偶尔而无视它长期“值班”和“驻守”的时间呢?

一名保安每天值班站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果他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做。只在某一天突然有个坏人来了,他一时发挥了作用,于是被人称之为“临时发挥了作用”。这个说法正确吗?不正确的!因为他值班的时间已经是“作用”了,而不能理解为只有坏人来了属于“临时”作用。

临时一词在一般的交谈中指“短时间内”、“偶尔”、“特殊情况下”的需求,所以平时沟通用一用,让人一听就明白,很容易筛选意思。但是,如果把“临时”一词用于建筑消防设施的说明与用途,这是多么的不严谨、不敬业!

休道我话批评的太过严厉,我是不是有底气来修改,达到满意的效果?以示对每一种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的尊重和平等看待。

教材原文:消防水泵接合器是水灭火系统在火灾时发生供水设备故障,不能保证供给消防用水时的一种临时供水设施。

我修改为:消防水泵接合器是水灭火系统在火灾时发生供水不足或设备故障引起供水困难,需要从室外补水到建筑物内部的消防水系统管网,满足火灾紧急情况下系统续水需要的室外消防设施。

这里我补充了“供水不足”的原因,强调了“从室外补水”这一功能,最后落脚“室外消防设施”,既形象又恰当。因为室内消防水泵接合器闻所未闻,也不用“临时”这两个字了。

批评意见五:通用教材插图一定要严谨,经得起推敲。

翻开《基础知识》第130页,页的上方有一张图。

6cb88e8c5b181139b4a2acf15b0d46ae_1688195203971729.jpg

这张图一乍看,好像是为了说明推车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图文来使初学者认识两人操作使用的推车式灭火器。

细看,就觉得很逗!因为两人的操作都太不可思议了,而且我对图中的“喷射软管”颇有微词。

首先,这种“喷射软管”准确的来讲已经不是从前我们通常见到的那种橡胶软管了。看外观,像是室内消火栓配用的水带材质。

搜索百度“消防水带材质”,于是告诉我:传统的消防水带以橡胶为内衬,外表面包裹着亚麻编织物;先进版的消防水带则用聚氨酯等聚合材料制成(百度)。

具体什么材质,这里不是讨论的重点。重点在于这种很软的喷射软管是否符合便捷、快速的灭火救援需要?看下图:

92ce45ecc3570e175c7b6423968fdc6a_1688195252347118.jpg

这张图的左手边就是教材里面出现的喷射软管,右图就是我们从业人员尤其是老手从前一直通用的喷射软管。这两种软管各有所长,我们就都称之为“喷射软管”吧,既形象,也符合教材使用方法中的称呼。

左手边的消防软管优点是不容易损坏,且方便收纳。而缺点是使用需要注意,注意什么呢?

我们翻开教材《初级》第53页,注意“……铺开、拉直、理顺、连接……避免因打结、折弯影响……”

是不是很麻烦?这种“喷射软管”让我联想起消防水带,我们之所以练习抛水带就是为了避免造成“……打结、折弯”。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只要属于这类软管,就一定会有“打结”和“折弯”的概率!而消防行业的隐患,哪怕是概率很低,我们都需要努力避免。

右手边的消防软管就是我们之前在教材中背诵的“喷射软管”,很常见。这种软管的好处恰恰是不容易“打结”和“折弯”,因为整条喷射软管都是有柔韧度的,一拉开,抖一抖,很容易自然成形。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喷射软管有一定的硬度,尽管有着柔性特性,但是收纳起来还是要承受机械应力。所以这种喷射软管要每月检查,看有没有裂纹、断裂的痕迹。后期的维护保养费力、费钱。

所以各有其特点。但是,考虑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必须优先采用实用价值的产品,用实践需要的观点来看待其构成部件。我认为,即便是采用左图中的喷射软管,也要做好收纳工作,不能这样缠绕。可以考虑在合适的部位加装一个小轮子,需要的时候一拉出来就好,而不会打结、折弯。

我比较倾向于右图中的喷射软管,即宁愿后期的维护保养费力、费钱,也要把有利于灭火这样的出发点来衡量一个产品的价值份量。

所以,教材上采用此图,图中的推车式灭火器安装的喷射软管很有可能被“打了广告!”我想问编辑领导:这样中看不中用的喷射软管为什么会出现在全国通用的消防教材里?我们的教材选图的时候,要从各方面周全考虑。

我们还是回到那两个人作秀的那张图,我没有冤枉他们。说他们作秀,看官请听我道来!

你们仔细看,前面拿着喷射软管的那位小兄弟,他的左手为什么要把巴掌搭在喷枪上?

再看他的右脚底下,也就是脚后跟部位,你们发现没有,他穿的消防服好像破了!(破的部位就是脚后跟,这破口很明显,说明平时就不注意检查,破了不知道补。)

前面这位好歹应该能灭火的,可后面那位兄弟就让我看不懂了。不信,看图:

9378630c0efa09d0eb5e2debeab596f9_1688195304963192.jpg

后面掌握着灭火器的兄弟,他的右手应该是总得拿点什么?或者喷射软管还没整理好(为什么消防教材不等人家整理好了再拍图?),反正这根喷射软管现在握在他手里。你们看,他拿着的喷射软管部位都已经……我数了下,起码3处弯折!

不能全怪他,因为这种喷射软管很容易打弯、甚至打结。挨得太近,就得“……铺开、拉直、理顺……”等等一系列操作,明显没有那种拥有柔韧性的喷射软管好用。

这是我们的厂家和教材编辑领导都忽略了的。

我想起了吴勇“大师”关于小学课本上面的插图问题,审核领导要认真仔细看。

批评意见六:用词不当,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一个字的使用不当,能导致整个句子的语意强差人意,沦为不同的意思。这是写作过程中要重视的。添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都能体现作者不同的语气态度,不可不察。

我们翻看《初级》课本第11页。“2.报警信息的处理方法。”

“当区域型火灾报警控制器接收到火灾、监管、故障报警信号时……确定报警部位、设备类型,迅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并尽快利用监控视频远程核实或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信息核实……”

3e8462036a6da92cc16a8c4ae8f5048d_1688195439506299.jpg

所有的字都没错,大家注意一个“或”字。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我使用过这样一个插图:

p1.jpg

我在《消防12问》当中写道:

“恳请每一个消防从业人员记住:任何一种确认火警信息是否真实的方式,都无法替代人工确认火警这种方式的。”

教材中的这段话既然已经包含了“火灾”这种报警信息情况,那么怎么可以两项选择:①利用监控视频远程核实;②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信息核实。

“或”字的含义:或许、也许(参考百度)。文中的“或”字含义只能是“多种选择,满足其中之一即可宣布条件成立。”

同样是处理报警信息,火灾报警信息明显要严格的多,这样混淆在一起描写,作为官方教材本就不妥当。而且从语句方面来理解,很容易造成初学者和一知半解的人误判为:火灾报警信息的确认,既可以用摄像头来判断,也可以人工确认。

我极力反对某种其他方式来取代人工确认的,并认为火灾报警信息理论上只能是人工确认。实践中不管何种理由,非人工确认的方式至少在目前不能作为实践的指导。必须确保一种可靠的、认真的、严肃的火灾报警信息确认方式在实践中的权威性,这种确认方式就是人工确认火警!

教材中使用了“或”字,等于给学习者两种选择都是正确的谬论。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我来修改,非要合在一起写的话,那就这样描述:

“……迅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并尽快通知有关人员实地查看,在此过程中,值班人员还可以利用监控视频来迅速确认大致情况……”

教材把火灾、监管、故障这三类报警信息一并阐述报警信息的处理方法,这种安排本身就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火灾这一类报警信息极端重要,是必须人工确认的,其他方法都是辅助。而另外两类报警信息可以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这是新版教材的一个错误。

我们再翻开《中级》教材第150页,下面一段话:

“消防增(稳)压设施主要由泵组、管道阀门及附件、测控仪表、操控柜等组成,稳压型设备还包括气压水罐及附件,无负压(叠压)设备包括稳流补偿器,通过各组件的配合,确保消防管网处于充水状态,维持消防给水系统侍应工作状态的压力,满足灭火装置自启动要求。”

其中的“侍应”的“侍”字,我在本篇论文的引言部分就论述了。新教材满篇都是“侍应”,而不是“伺应”。

“侍应”和“伺应”有着本质不同,两个词的使用场合完全:一个指人的服务活动,一个是准工作状态的意思。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么长的文字段落,全是逗号,很长一段之后才是句号。估计就是董卿朗读,都是一种考验!

很长的句子,其中全是逗号,需要一口气读完,不是没有,非常少见,属于特殊语意,需要一个完整的意思。

我们来看图:

aa3f2f013ee615bc21c94c03d851580b_1688195573468445.jpg

还不止红框里面的文字,后面还有一串儿。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上盗版了?我很难想象,2023年新成立的国家消防救援局的处女作——消防通用教材《消防设施操作员》系列就是这样的编写水准?!难以想象,那其他工作可想而知!

话不多说,我干脆直接修改标点符号。

教材原文:

“消防增(稳)压设施主要由泵组、管道阀门及附件、测控仪表、操控柜等组成,稳压型设备还包括气压水罐及附件,无负压(叠压)设备包括稳流补偿器,通过各组件的配合,确保消防管网处于充水状态,维持消防给水系统侍应工作状态的压力,满足灭火装置自启动要求。”

我修改为:

“消防增(稳)压设备主要由泵组、管道阀门及附件、测控仪表、操控柜等组成。稳压型设备还包括气压水罐及附件,无负压(叠压)设备包括稳流补偿器。通过各组件的配合,确保消防管网处于充水状态,维持消防给水伺应工作状态的压力,满足灭火装置自启动要求。”

我加了两处句号,把“侍应”改成“伺应”,我想是正确的。

批评意见七:论述有误!

通用教材论述有误,后果有多严重,大家可以想象。

全国通用的消防教材,说有1亿人在阅读都不为过。准备培训考证的起码也有5000万,不要说我估计的太夸张。不纠结多少人看这三本《消防设施操作员》教材了,反正影响是全国范围内的!

论述错误一:翻开《基础知识》第132页,也看看第131页,其中有“火灾的确认标准是什么?”

我把课本阅读到《基础知识》第131页的时候,仅看下面的标题,我就被吓着了!

4020206bb7b5077c998a6f233ecc25e3_1688195671527388.jpg

火灾的发生通常是现场,所以相对值班室的位置而言人工确认就是权威性的确认方式,至少目前如此。这个权威是不是能被撼动?取决于确认方式会更加可靠和法律上的责任落实。所以我们要从可靠性和法律责任两方面来看待火灾报警信息真实确认的落实办法。

现在,我们的新版教材居然给我们划定了“标准”!

什么叫标准?标准就是准绳。我们来看看百度对“标准”一词的解释: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选自百度)

这个解释是对的。

也就是说标准了,将意味着我们在现实的作业流程和判定都必须以此为准绳,不得违背。

判定火灾的方法,如同我在论文中强调,火灾的燃烧是千变万化,尽管有现象可遁,但是与环境的复杂性融合起来就意味着火灾的判定带有复杂性。需要我们人工去现场实地的观察,做出判断,而且这个“实地的观察”既包括之前的物业巡查、检查,也包括火灾信号反馈之后的人工快速判断。

注意,我这里强调的是人工确认的权威性。这也就是说法律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落实到了该“人工确认的”责任人。

正是火灾发生情况的复杂性,所以才需要人力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并且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教材的论述错误就在这里了,怎么能把设备的机械反应来作为判定“火灾真实性”的标准呢!

既然是标准了,那就意味着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包括全体物业的工作人员都要进入到应急战备状态。

我讲个笑话——判断国防被入侵的标准是什么?我的意见是先不要给自己人限定标准。因为被限定了之后,敌人入侵你的计划和做法可能会投机取巧,钻缝儿!更不能以某种设备的反馈来作为“标准”判定,所以最终的判定主体还是人,而不是设备。设备应该协助于人的判定,而不是人的判定反而服从于设备。用设备给人的判定设定标准,就是似是而非的谬误!

你们看图,教材上有多少这样的“设备标准”?

6c9012623ba618db49237044b27e6b6b_1688195742996909.jpg

有6个,只有第七个是“人工确认火灾发生”。

这样论述,就等于把“人工确认火灾发生”放在了与前面6个确认办法相同的地位。或者说前面6个办法与“人工确认火灾发生”有着同等地位。

我反复论述:没有任何一种火灾确认的方式是能够取代人工确认火灾报警信息的。

教材为什么要把“人工确认火灾方式”的应有地位给降低到设备判定的水准线,而且还放在了第“7”位?

我举一个例子。某防火分区清洁阿姨正在用末端试水装置洗拖把,于是水流指示器和压力开关都动作报警了,恰好这时候该防火分区又报来了一个感烟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息。如果按照教材的“标准”来行事,既然是标准了,必须遵守!

于是,全公司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动员起来了……疏散的疏散、检查设备的检查设备、拨打119和迎接消防车的也开始行动,消防值班员于是把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打成自动,依照流程开始作为了……

结果虚惊一场!火灾没有发生,公司却造成了损失。正在与客户谈生意,结果客户感觉莫名其妙,不谈了;有的员工机器设备都没有停,于是赶紧跑了,设备损坏;跑下楼梯的时候有员工扭伤了腿……各种情况,数不胜数。

请问,这种设备误动作而造成的“标准”给物业实际带来的损失谁负责?消防救援局的编辑领导负责吗?

我一看《基础知识》131页的这个问答标题就惊悚!消防救援局的编辑领导一旦给“火灾的确认”划定了标准,而且还是设备的反馈信息用作标准的,那么日后给社会应急操作带来的误导和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而且由于是官方发布的教材,其影响之深远可想而知。

如果我说的不对,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不怕死。

论述错误二:我们翻开《基础知识》第128页和第129页,关于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重点在于使用者离火灾事故点的距离,让人疑惑不解。

请看图:

0da741a9e3316a9a8436f13a7ac03d66_1688195819347896.jpg

c7143060b59619c3bf7cf848dab74789_1688195835723035.jpg

看到了吧,我们这里不讨论灭火器离火灾事故点的距离究竟大概多少米合适。我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新见解》已经论述过,这里不赘述。

让人纳闷儿的是:您如果把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最小使用距离与推车式灭火器前面那位握着喷枪的人离着火点的最远距离做对比,您将会惊讶的发现一个数据上的不对头!

看上图: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离着火点的距离是“2∽5m”;而推车式灭火器离着火点的距离是10m,但是,“另一人取下喷枪……握住喷枪枪管行至距离燃烧物1∽2m处……”也就是说使用推车式灭火器最前面的灭火人员离着火点的最大距离是2m。

由此计算,按照图中的灭火器喷射软管的样式,10m-1m=9m、10m-2m=8m,这样算下来,灭火的时候喷枪离推车式灭火器的距离是在8m到9m之间。这里有一个地方还想不通!

p2.jpg

按照淘宝卖家的说法,一般推车式灭火器出厂这种喷射软管是4m左右,卖家的可选长度为3、4、5米,也就是说最长5米。这与我计算的8到9米的长度相差甚远!

按照淘宝的这种像是消防水带的喷射软管最长的只是5米,那么我使用推车式灭火器的时候离着火点最远距离不能超过7.5m。怎么计算的呢?5米长的喷射软管+喷枪离着火点的最大距离2米(教材给的数据1∽2米)+灭火器瓶的直径和喷枪的长度大概0.5米,这样就等于7.5m了嘛!我们都知道,推车式灭火器无论是老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都写道:两人操作,将推车式灭火器推到离起火点10米左右的距离。是不是离得太远?

不远,这个10m距离数据本身没有错。错不在这个10米距离,而在于新版教材掌握喷枪的那个人离起火点的距离只有“1∽2m”,最远才2m。

我拿着手提式灭火器都可以离起火点“3∽5m”,为什么,我手里拿着推车式灭火器的喷枪离起火点的距离只有“1∽2m”?

我曾经组织消防演练,是亲自使用过推车式灭火器的。那威力就像一挺机枪,发出“噗噗”的声音,能射好远!

我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新见解》当中提到,没有离得越近,灭火就越有效的道理。而且,首先灭火,离的很近,是非常危险的,这是有教训的!我想请问:消防救援局的专家们、编辑领导,你们这个“1∽2m”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有什么依据没有?我怎么感觉和实践距离差距太大!

同样是《基础知识》,第129页。大家先看图:

3420dd3aa6a1e12b753320a466efcb21_1688195994459539.jpg

“使用注意事项”第4点:扑救火灾时,应由近及远喷射灭火剂,直至扑灭火势。

这个近和远的距离应该有一个参照物,按照句子的理解,这个参照物就是指“火灾”。但是,如果按照消防常识,这是难以理解的!如果这句话不是个病句,就是论述有误。

我们看看《基础知识》第128页,就在第129页的隔壁,最末尾有一句:操作者应逐渐向燃烧物靠近。

这个论述是对的,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可这样一比较,不就矛盾了么?这样阅读真是累!

按照使用注意事项第4点的论述,扑救火灾时,应由近及远喷射灭火剂……意思就是先离“火灾”地点近一些,然后,边扑灭边后退。卓别林演电影的时候可能会这样,但实践中,灭火的情景不应该这样的。而且会与第128页末尾的一句“操作者应逐渐向燃烧物靠近”相前后矛盾。

所以我判断,第4点应该是病句,或者论述有误。病句的原因是语句不充分,从而产生了歧义。论述有误的原因是很容易使读者造成离火灾发生部位由近及远从而进行灭火的印象。

好,假使作者没有冤枉编辑领导的话,我来修改。按照两个意思来修改。

教材原文:扑救火灾时,应由近及远喷射灭火剂,直至扑灭火势。

我修改为①:扑救火灾时,离起火点由远而近的慢慢靠近,喷射灭火剂直至扑灭火势。

我修改为②: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灭火剂朝液体燃烧表面由近及远进行喷射,直至扑灭火势。

就这两种修改办法。我判断新教材的编写人员应该是想论述第②项,也就是“我修改为②”。结果文字太简,没有论述清楚,而“使用注意事项”小标题是把第3点和第4点并列论述的,没有前后呼应的关系。所以第4点因为文字太简,产生了歧义,这个“由近及远”的参照物让人莫名其妙!

批评意见八: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却不做注释。

我记得《基础知识》里面有一个“无火花地面”,这个“无火花地面”几个字从字面上来理解,也还是理解的通,就是地面没有静电火花嘛。肯定是静电了,难不成强电、弱电?

只是,无火花地面几个字于初学者而言是存在理解上的困难的,不要说不存在。无火花地面的注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种地面是特殊材料制作的,所以不会有静电火花;一种可能是普通地面然后做了防静电措施,而不会产生静电的地面。

一般的情况下,从建筑的角度来讲,地面就是一般的地面,不管是混凝土还是木结构建筑的木质地面,还是钢板,我们都是通常理解上的一般站地水平面。既然如此,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是要把这个“无火花地面”理解为后期做了某种措施之后而不容易或者不会产生静电火花的地面的。

这是特殊生产要求下做的某种防护措施。但是,新版教材使用了“无火花地面”这样简单的5字介绍,就成了专业术语。是要做注解才能方便读者流畅阅读的。

我们把书本翻到《初级》第64页,技能2。第三条,使用了“跳双经”、“断双经”、“跳纬”等专业术语。

我曾经阅读一本电工教材,我发现我必须拿着手机百度,通过度娘来告诉我这个词说明的是什么。结果一本电工教材看了好多时日才看完。我们来看看百度搜索是个什么结果,什么叫做“跳双经”?

p3.jpg

百度搜索第一个结果就是上图,下面也有很多相关搜索内容,但是都没有直接回答什么是“跳双经”。百度上的这个解答只是告诉提问者消防水带要编织均匀、表面整洁,无……

所以什么是跳双经、断双经、跳纬?还是没有说。

对于这个专业术语,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不可能不知道,我判断是纺织行业里面的专业术语。对于从事服装、布料生产的从业人员而言,这些“跳双经”、“断双经”、“跳纬”等词语会比较熟悉。但是,某些专业术语旁人难以从字面上判断其内涵,所以读者只好词典、百度或是问别人。

有人或者会问我:“你从业消防这么长时间,你连跳双经、断双经和跳纬都不知道啊?呵呵!”

我不用回答,但这不影响我对消防工作的理解深度,我有底气这么说。所以我也就不对这一类专业术语穷追到底了。

新版教材里面我的印象中是一处还是两处有注释,非常罕见!我不知道如果多加一些注释救援局的编辑领导有什么困难?

于广大初学者而言,这样的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却不做注释,就是一种缺点。而且是一种没有把编写责任落实到位的缺点!

全国通用的教材编写,责任尚且落实不到位,其实际的消防工作是否能够落实到位?我深表堪忧啊!

翻开教材《中级》第145页,有一个“板式排烟口”。乍一看,很容易理解,字面上确确实实很形象的告诉我们这个排烟口的特色。

fff3a0c137dfdc3682773ddfdfadd512_1688196120446783.jpg

如图,像一块板。所以编写教材的专家称之为板式排烟口。

我不反对形象的称呼某一物品或者具体功能,但是我们对设备的称呼和说明尤其是通用教材撰写这样的严肃工作,就不能如同一般工人师傅所称呼的那样随意。

譬如锤子,全国通用的就是锤子,要分类的话就是木锤、铁锤等等。有的地方称之为榔头,形容比较大,但毕竟是有的地方,而不是全国通用都明白的学名称呼。

又说“一锤子买卖”,这样的话语、语言,只能用在平时的商业沟通交流中,或者文学写作当中,或者用来聊天。是不能用于正经合同中的!不然一旦合同纠纷,什么叫“一锤子买卖?”法官就会难以决断!

撰写教材尤其是官方发布的通用培训教材,属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国家大事业。教材中的用词术语不可不慎哪!

什么叫做“板”?我们参考《汉语词典》当中解释:片状的较硬的物体。

这就叫做板。既然是片装、较硬的物体,可多了!防排烟系统的送风口和排烟口(许多板组成)、还有防火门的门板(较厚、较大)、室内消火栓的箱门板(物业随处可见),所以片装的较硬的“板式”多了去了。

那么教材上又使用了“板式排烟口”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专业术语,什么意思呢?难道防排烟系统的送风口和排烟口不是“板式”?常见的窗户也是板式啊!所以教材所说的这个“板式排烟口”包不包括自然排烟的窗户呢?

我判断,教材中所说的“板式排烟口”不是属于官方发布的学名,纯粹就是编写人员自创自拟的,他偏偏还不做注解。

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却不做注解,这是新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其违背了人民群众对于通用教材通俗易懂、便于流畅阅读的需要,也就进而违背了国家提升消防安全技能和认识的大方向。这是要严厉批评新版教材编辑领导的!

那么依作者,这个“板式排烟口”名称不对,那要怎么称呼呢?

这种排烟口有一种称呼不是很形象,但是能从操作特色的角度比较准确的命名,叫做远程控制阀。

我们不要管它是板式的还是球形的。要是五角星的呢?安装在幼儿园场所的排烟口有可能做成五角星的;要是伸缩的呢?特殊物业的排烟口有可能是伸缩的。等等,很多种情况,建筑施工完全可以根据物业的经营需要来设计相关设施的具体形状。对不对?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根据排烟口的形状设计来划分类别,不然有一天人家形状外观一改变,你就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

人的长相有好多分类:长脸的、圆脸的、方脸的,大眼睛、小眼睛、鼓突眼睛、凹陷眼睛……化了妆,换了身衣服就不知道该怎么划分了,就会闹笑话!

我们最好根据物品的独有特色或者使用方向来划分,使后人继承前人的文明成果更容易理解。这种排烟口从操作层面上来看,有一个特色,就是可以远程控制。防排烟系统的送风口或是排烟口,开启之后事后要通过人工复位,而且必须挨近设备复位。像排烟口往往还需要登高作业,不方便。

而这种排烟口可以远程控制,不用登高,所以可以称之为远程控制阀。

不管它排烟口本身设计的形状怎么改变,我从功能或是操作方式来划分,更加科学、更加严谨、更贴合实际和更让人容易理解。

我们翻开《基础知识》第113页,中间位置“知识点20”。当中有一个“系统服务高度”,要从字面上猜测的话,总觉得烧脑。我很希望能有注解!可这注解下面没有、课本的最后也没有,那就只好百度或者《词典》。

b7ba09063d48f08940a8327eee041720_1688196180379641.jpg

e1c4b97df6a32b622b264670b8f32beb_1688196199206923.jpg

我百度了一下,然后也看了几个网页,没有兴趣接着寻找下去了。因为找到了,虽然获益,但是已经证明了2023年新版教材使用专业术语却不做注释的毛病。

我不妨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来注解“系统服务高度”这六个字所蕴含的意思。我判断这个“系统”指的是排烟系统,根据小标题理解的;而“服务”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指功能或作用;“高度”就是指排烟系统从最低点作为起点往天空垂直延伸的高度。

系统服务高度:指建构筑物当中某项功能系统所发挥作用的垂直距离,以此来衡量该系统的作用力大小。

这是作者本人对教材当中其中一个专业术语所做的注解。我不知道对还是不对?既然查阅资料那么麻烦、困难,教材本身像是写给专家们看的,我就只好根据文章的意思自己来注解。

同志们,写给大众培训用的教材读本,如果培训老师不给讲解的话,于初学者而言,这样阅读课本是非常幸苦的!

批评意见九:不注意抽象词汇和具体名称的用法,使得明明通俗易懂的语句读起来晦涩烧脑!

这是个要严厉批评的!说的好听一点是不注意,说的不好听一点是故弄玄虚。

我们通常所指某个物品,您就说这个物品的具体名称,人家一听就懂,具体所指某个事物。抽象的词汇大多数用于包含某一类别,甚至更广泛的所指对象。哲理论著当中,比较常见。

但是我认为,几本全国通用的消防教材其中的描述多为具体所指设备、物品或是建筑某部分,怎么会这么多抽象词汇呢?

譬如“单元”一词,这是形容系统中的某一功能部分,可以理解为子系统;或者多个有着相同、相近功能所构成的一个集体。我们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单元、信息输入输出单元、存储单元、电源控制单元等等,都是根据功能来划分的子系统。其中没有指具体某个设备名称,意思是某项功能发挥的器件集合。我们常见的小区单元楼,就是经常以几单元几单元来划分的,便于找寻位置和物业管理。

但是,在具体的作业和交流中,最好不要使用抽象词,就用具体的物体名称来称呼。

我打个比方,大家就清楚了。

我和三毛两个人勤工俭学,在培训学校外面的耕地里。

“把锄草的工具递给我。”

三毛莫名其妙,他说:“没听懂。”

“我说,把锄草的工具递给我。”

我用手指了指那把锄头。

“那你就说把锄头给你嘛!”三毛生气的说道。

我接了锄头便锄草。

忙了一上午,到了中午,我们回去做饭。

到厨房里,我说道:“三毛,我炒菜,你负责给我把锅里的温度加热到可以将生菜炒熟的地步。”

三毛没好气的说道:“你就说,我给你烧火就行了嘛!”

菜炒完了,我跟三毛说道:“三毛,把餐具拿到桌子上。”

“就是拿碗筷嘛!”

……

我这里编了一个笑话。这笑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能够清楚明白的所指具体物品,就不要抽象的说明或者发出指令,不然会混淆、难以理解的,一定会出错的。《孙子兵法》当中说道:将军不要发出疑惑的命令。

我们写文章也是这样,尤其是说明文,论述设备最好不要用抽象概念来论述具体的构件所指。不然阅读起来,让人头脑多绕几个圈儿,人家看的不是很心烦吗?

新版的教材,有很多用词抽象,却明明所指具体物品。这些抽象词垒积起来的语句段落,让人阅读起来烧脑、拗口。明明能够通俗易懂的语句,硬是咬文嚼字给写成了天书!不知道消防救援局的编辑领导什么心肠?

既然您写出来的教材适合专家看,那何必作为大众通用的培训读本呢?

我们翻开《中级》教材第116页。下面,第6点:更换湿式报警阀组压力开关。

381b25c22c94f07706b7388c2cc64eb9_1688196295886637.jpg

“(1)核查比对待换件规格型号和性能参数,新换件应与待换件匹配或一致。(2)调整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为手动工作状态。(3)关闭报警阀报警管路控制阀,确认警铃试验阀处于关闭状态。”

后面的我们不论,先看前面这3点。编写人员使用了“待换件”和“新换件”,这就是两个抽象词,而且不高明,也没必要。真的没必要,为什么要使用“待换件”与“新换件”呢?

不符合维修行业的习惯用语!

我们的教材是写给大众看的。就是专门写给专家们看的,也要符合人们通常习惯用语。那么,这里所说的习惯用语又该怎么说呢?

我们可以称之为“新的……”和“旧的……”,字儿可能多两个,但是更加通俗易懂。按照小标题——更换湿式报警阀组压力开关,所以这里所说的“新的……”和“旧的……”或者按照教材的用语,那就是指压力开关嘛!直接称之为“新的压力开关”和“需更换的压力开关”就可以了,而不要使用“待换件”和“新换件”这样自创自拟的抽象表述。

我们把“(1)”改下,读起来顺畅些。

教材原文:

“(1)核查比对待换件规格型号和性能参数,新换件应与待换件匹配或一致。”

我修改为:

“(1)把新压力开关与旧压力开关对比,判断符合使用需要,尽量使性能参数保持一致。”

经过修改后,使用通俗的“新”与“旧”,而表述的对象就是指压力开关。这里需要提出,随着产品的日益更新,只要动作参数符合动作需要,不要限定规格型号百分之百一样,这个地方可以写的弹性一些。不然,一百年之后,岂不是要找个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压力开关?不实际的,能用就好。

第“(2)”步骤,教材头一个词就用错了,用的是“调整……手动工作状态。”

这里编写人员想要表述的是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的工作状态,这里所指的就是“自动状态”和“手动状态”。这两种状态完全是不同的工作运行模式,一个是按照逻辑程序智能化的自动启动相关设备,或者兼容手动信号发出指令;一个是纯粹人手动发出指令,然后设备机械的遵守指令执行。这属于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调整”一词,是指不改变原先事物“质”的前提下,作出一定程度上“量”的设定,以符合事情发展变化的新需求。

如果不是调整,就有可能是改变。改变从哲理上来讲,就有着本质变化的内涵了。

如果对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的某项功能在不改变本质的前提下,只是作出调整,那么就会让人理解成某项数据的变化,而不是运行模式的改变。

很明显,把自动控制状态改变为手动控制状态,这是有本质不同的,而不仅仅是“量”方面的变化。教材第“(2)”步骤,开头两个字就是“调整”,首先就限定了操作方式,而与后文词不达意!

要做修改,并且修改之后更通俗易懂,不要让人烧脑。

教材原文:

“(2)调整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为手动工作状态。”

我修改为:

“(2)将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由自动状态转换为手动状态。”

不要用“改变”这两个字,不然又是抽象用词了。可以使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业内词,就是“转换”。手自动的切换,用“切换”两个字也可以,用“转换”也可以。用业内大家都熟悉的用词,会更容易理解。

另外,第“(3)”点,我们也可以做下修改,不要读起来那么晦涩、烧脑。我们争取要把一本技术性教材给叙写的如同小学课文,大众读者一读就懂,这对编写教材的人而言是一种境界!

教材原文:

“(3)关闭报警阀报警管路控制阀,确认警铃试验阀处于关闭状态。”

我修改为:

“(3)关闭报警管路控制阀,确认试验管路控制阀关闭,避免更换压力开关过程中受到水的浸染。”

原文“关闭报警阀报警管路控制阀”,这样写作的缺点在哪里?

12个字,“报警”两个字出现了两次,“阀”字出现了两次,读起来就拗口,跟绕口令似的!您既然小标题已经交代是更换“湿式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这里叙写可以不用“报警阀”三个字,直接省。所以,修改之后为“关闭报警管路控制阀”,不是更清楚吗?我在后面多加了13个字,这样读者读起来会更清楚,明白为什么要关闭这两个阀。

写作,尤其是撰写技术性论文,一定要站在阅读者的角度考虑。大家有阅读过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朋友,这两本书被公认为是烧脑的书,但是其文字部分写的很通俗,读起来很顺畅,写的也很严谨。

三本消防教材通用读本,写的这么拗口。该详尽的地方没有详尽,用词晦涩、抽象,怎么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深切期望?

再举两个例子,我也累了,新版消防教材三部曲要批评的地方很多。

我们翻开《中级》消防教材第140页,下面文字部分“要点4”。其中有一个专业术语被整部教材一直在使用。这个专业术语叫做“消防末端配电装置”。

c2ff9ec2e9a5c0858008becb4de234d5_1688196441685520.jpg

这个专业术语描述的所指对象,就是消防设备供电的“配电箱”,简单的说就是配电箱。明明简单的所指对象,硬要使用很高档、很高端的专业术语。这也是个怪现象。

我们接着看图,看看教材描述的所谓“消防设备末端配电装置”究竟是个什么专业的物什?

b8ea7e500c9184152c8e60bb13ad3578_1688196475533332.jpg

我也看了百度一些内容,说白了就是消防有关设备的配电箱。看外观就像个箱子,内部由一整套供配电和保险装置、显示机构等组成。属于电气系统当中的子系统,或者理解为某个电气设备系统中的一个功能部分。而它的功能就是供电和附加保险、转换等功能。

我揣度编辑领导的想法,要像孙悟空一样钻进编辑领导的肚子里,看看他编写教材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说不定是我批评的不对呢!这个“末端”二字……我还是查找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末端”为:最末尾的部分。

既然是最末尾的部分,然后我们把消防设备和配电装置等词语连接起来理解,应该是以指挥中心(消防值班室)为起点,然后到达现场某个部位。所以这里的“末端”应该注解为:现场某部位。

可惜,写教材的人没有注解,得依靠培训老师和我们学员自己努力想清楚。

读教材这么辛苦!

问题还有这个“装置”又怎么注解?这跟郭沫若批注古文一样的。

我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词的解释跟我想的一样,所以我没有怀疑错。《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装置”为:①安装;②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

注意,是安装和部件的意思。那我们看图,这个教材中的“消防设备末端配电装置”很明显具有配电箱的一般含义;旁边还有一张内部结构图,很明显就是指一整套配电箱系统。

既然不是“安装”和“某个部件”的含义,为什么教材要称之为消防设备末端配电装置呢?你话说的落脚点或者名称的最后字词很可能就概括了这个所指事物的基本概念。请问,用“装置”来形容“消防设备末端配电”这一整套功能系统妥当吗?

我就是化作孙悟空了,进入老师的肚子里,都想不通为什么要把消防设备配电箱这样一个形象简单的设备名称给称呼为“消防末端配电装置”?我没有存心对编写教材的老师们不敬,只是我记得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所以,我建议把“消防设备末端配电装置”修改为“消防设备配电箱”就行了,学员们阅读的时候很容易理解。

我们翻开《中级》教材第159页,看看老师们编写的又有什么不对?

159页的下面,第4小点和第5小点。

eb120fbb308f0a409c62a5c45b760dba_1688196589158210.jpg

“通过总线手动控制单元手动启停排烟风机操作”和“通过直接手动控制单元手动启停排烟风机操作”,读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说明的无非就是联动控制器上面的手动操作某某设备。

为了更好的理解教材编辑老师的用意,我们需要翻开《中级》教材第187页,看图:

f29c8317e51789491c06e97142b4dda7_1688196625910305.jpg

我旁批了一句:不能这样称呼。

我论述过,“单元”一词非常抽象。如图中,如果把“总线”和“手动”和“控制”这些词连接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歧义,以至于我会问:“消防系统里面哪个设备叫做总线手动控制单元?”

我想请问编写老师:您这个总线手动控制单元究竟是指具体的某个设备呢?还是设备的某项功能?

我是可以这样问的。如果指某个设备,那么老师您告诉我:在火灾报警系统诸多设备当中,哪个设备被称之为总线手动控制单元?

如果指某项功能,那么用一个抽象的功能来作为“维修内容”和“维修方法”的技术性论述,多么的烧脑!读起来还拗口。

我们回到课本的第159页。通过语句的前后理解,尤其是下面段落当中的“……进入消防联动控制器‘手动允许’操作权限……”

很明显,这个“总线手动控制单元”如果不是说“消防联动控制器”当中的“总线控制盘”,那说的是什么呢?

能够测试或者紧急情况下启动风机的总是需要联动控制器来实现的,这也是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的本质区别。至于具体是通过多线控制盘还是总线控制盘要根据系统具体安装情况。

一共一个设备(联动控制器),顶多分成两个部分(多线控制盘和总线控制盘),很简单,满打满算三个设备名称。明明用具体设备名称用来描述即可,教材编辑人员偏偏喜欢遣词造句,给你来个“总线手动控制单元”和“直接手动控制单元”,让你的头脑多绕几个弯!

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通常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电话总机、消防应急广播控制器、外线电话构成。一般情况是如此。所以具体的设备就用其专有的名称,而不要遣词造句、别出心裁的弄一些抽象的、令人感到模糊的新花样儿!

我们结合课本当中的论述,无非就是远程手动测试排烟风机的启动,并且通过联动控制器设备实现,检查显示灯的反馈情况。

我来做修改,并且把教材当中的文字和我修改之后的文字进行面对面的对比,让大家品评。

要么是我不对,要么是编写人员不对!

教材原文:4.通过总线手动控制单元手动启停排烟风机操作。

我修改后:4.通过总线控制盘手动状态下,远程启动测试排烟风机。

教材原文:5.通过直接手动控制单元手动启停排烟风机操作。

我修改后:5.通过多线控制盘手动状态下,远程启动测试排烟风机。

大家做下对比,读起来感觉怎么样?我一派胡言,就把我抓进去;教材编写人员没写好,就告诉他们:“教材要写好些!”

后记

不管新教材有多少不足,或者缺点,我们首先肯定新教材的功绩,其功是第一位的!

随着新教材当中消防维保内容的普及,消防维保公司的维保地位被撼动了!这将为以后消防维保新局面开拓了条件。那时候,人人都会做维保,因为人力成本较高的消防维保费用也就降下来了。这是有利于国家消防安全长足发展的。

于本篇论文中,姚某人如果论述的不对,我愿意承担法律责任,不会逃避,更不会祈求谁饶了我。

但是,如果我论述的对,是正确的,恳请国家消防救援局的领导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有人会吃惊:“你把人家在公众平台上这样的批评,还指望别人帮你的忙?我说你是不是有点儿……”

我没有病,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如果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编辑领导因为我得罪了他们,而心存芥蒂,这是非常可怕的!这将意味国家消防安全水平在短时间内(10年计)不会有质的提升。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国家消防救援局以两千多亿的预算,却听不见百姓的声音,这非常可怕!

正确的意见不一定是掌握在专家、博士、或者百年之久工作经验的人手里,很可能掌握在一名普通工人手里。国内非常优秀的专业发布平台,上面有消防从业人员发布的消防论文,而国家政府部门却不关注。这就是与百姓的声音太远,听不见群众的声音,这难道不可怕?

这将意味着,凭借传统的行政管理,火灾事故仍然将持续下去。

2:国家消防救援局关注了知名度较高的消防公众平台,但是“回路”结构的行政管理不太可能注重群众当中所表达的声音。

意思就是你的意见再正确,想法再有道理,有关部门或许可以默默的采纳,但不会理你,来询问你的诉求。这是可怕的,又是很普遍的!于作者而言,将意味着会守望一辈子,也等不到理想的那一天。

3:因为自己的论文得罪了有关部门,从而导致有关部门的领导不待见自己,产生轻蔑的态度。这也是非常可怕的!

以上三种情况是非常可怕的,这将意味着国家有关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

民力短时间内不会深度的参与到安全有关建设当中去,全凭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所带领的团队……不管他们有多么的资历、学历、专业,这都将是孤军奋战!

从人类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发挥民力的程度与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成效将成正比。

要想中国的安全建设,这个安全建设当然包括消防安全建设,是一定要依靠民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消防安全水平不尽如人意的被动局面的!也就是说,我不知道有关部门接下来有什么雄才大略的决定,即便是有,也一定是与群众的参与息息相关的。

这就是现代化国家建设,民力发挥将成为国家大计胜算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我们致胜的法宝就是群众路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我的论文《致国家消防救援局——打造全民消防监管体系》,等等,无论是新观点还是老的经典理论,都是强调要发挥民力!

多少人对消防救援局的成立和各个工作赋予了多高的期望啊!从国家消防救援局2023年新版出版的《消防设施操作员》新教材来看,我忧心忡忡!

不会写文章,花个几百万聘请莫言来协助编写,把语句写的好一些。莫言大师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几个月的时间了解消防设备的名称和含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有他协助消防教材的编写,一定会写的很有趣。

编写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是写给大众的,不是一撮专家自己看得懂就行了。要想到,很可能很多人是依靠自学来考证的,专业术语要做注释,文句段落要写的通俗易懂。对于设备的运行原理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要论述的形象和生动,容易让读者清楚其内涵。

为什么,新版教材不努力做到这点?《基础知识》有多么的重要,不用我赘述,专家们、编辑领导们,你们不懂?居然给写成了一本“消防考试辅导手册”。

我叹了叹气!人总是要乐观些的,哪怕一丝希望,也要满怀希望活着。

于政府而言,需要群众的帮助;于群众而言,也需要政府的帮助。政府和群众应相濡以沫!

6月份,烧烤店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同月,因为火灾引起的爆炸事故不止一起,造成数十人伤亡!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马上拿出了解决方案。方案怎么样,需要社会各界评审和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的效力。有关平台有“哨兵系统-智慧消防”的专栏作者,他发布了资讯。他写的很全面、很精彩、图文并茂,颇有阅读观赏性!仅凭这一点就值得称赞!况且他的论述,值得参考,值得政府部门重视。

35749cc66e2731f5d10c810c6e293004_1688196768297807.jpg

我在论文《致国家消防救援局——打造全民消防监管体系》末尾写过这样一句:办法有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听听百姓的声音。

所以,有关部门今后的工作,一项必备的内容就是要听见群众的想法和意见!就以上图“哨兵系统-智慧消防”发布的论文为例,虽说有为自己的产品做推广的意图。但这样的意图其发挥的作用首先应肯定是积极意义的!而且,人家的文章水平和图文并茂精彩的表述都是值得我们消防教材编写者值得借鉴的!

我现在还是难以想象,新版教材怎么会写成这样?你就是让每个章节去海选、聘请老百姓来撰写,然后审核,我估计都比这强。

得罪就得罪了,我不怕死!我就是要测量国家消防救援局领导们的格局!

昔日,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腰带,险些要了他的命。可小白继位后没有计较,反而重用管仲。这位领导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魏种至少反叛了曹操三次。可每次反叛,曹操都原谅了他,曹操叹道:“唯其才也!”(《三国志》武帝纪)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曹操的部下找到了很多当初与袁绍互通消息的竹简证据。有部下建议曹操按照竹简名单找到这些人,然后都杀了。曹操说道:“昔日本初强盛,我尚且不能保,更何况他人呢?”遂命部下把这些竹简都烧了。

曹操的领导才能就是在今天,不愧为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

什么是优秀的领导?优秀的领导第一个才能就是知人善任。

《领导科学》认为领导的第一才能是科学决策,可我认为是知人善任。我们看汉高祖刘邦的成功,就是能把自己最需要的工作交给最能办这件事情的人才。李世民会决断,但是决断他都咨询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划,后世称之为房谋杜断。

领导可以什么都不会,您能知人善任么?能知人善任的话,您就适合做领导,而且是非常优秀的领导!

领导什么都会,没有不懂的,这样的领导从历史上来看,没有不失败的。我是非常害怕这样的领导,什么都会的领导太可怕了!项羽就什么都会,结果输给了刘邦;蒋介石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会,结果政治军事人事经济他全都要搞,结果全都失败!拿破仑也什么都会,结果输给了英国。例子很多,不一一例举。

我想请问救援局的领导,你们属于哪一类?

如果是第一种,就一定要听取人民的意见,并且把这一项列为政务的必修课。

我的文章锐利,可字字句句都是为国为民!如果因为我言辞激烈的批评了消防救援局组织编写的新版教材,而开罪于领导,我愿意承担责任,与发布平台无关。

如果是这样的原因使自己的诉求得不到重视,这就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悲催了。

我的诉求不是借钱、更不是谋职。而是需要找到一个人,我希望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倾听我的管理学,所以这个人必须修养、造诣极高!能够帮这个忙的,我判断政府的概率最大。

我的研究成果是有价值的,是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助力的。可于我自身而言,需要一种动力,或是一种鼓舞!我一生饱受官僚的伤害,没有这种动力,我将难以执笔坚持写下去了。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我们撰写教材,要把握几点大方向。

①语句通俗易懂;

②论述好基础知识,为学员打好基础;

③使用专业术语,要做注释;

④贯彻“三审三校”,提升课本质量;

⑤切合实际指导的需要。

可能不止这几点,但是这五点起码要做到。做到了这五点,我们普及消防教育就事半功倍,群众就会热爱阅读消防教材,很容易懂。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这次我阅读2023年新版消防设施操作员教材,确实震惊了!当时,有关平台上发布新教材已经出版的消息,我立马就网购了。

但是阅读之后,不敢恭维了。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为什么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竟然是一堆问答?比起老版的《基础知识》而言,薄了很多,却不精炼,很多是不该省的。非常重要、便于读者理解的论述性文字基本上全省了,难道论述性文字不重要吗?

我记得我当初背诵消防教材,我是专门背诵论述性文字的。因为论述性文字或许不会考,一般不会考,还很长,但是对于理解消防有关系统和灭火原理,论述性段落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一些自学科目里面有大量的论述题和分析题?就是希望我们学员能够加深认识和举一反三,学过了之后会运用,而不能一味背诵教材。

无论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和大师,都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延伸的,都是在基本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十分不理解国家消防救援局为什么把《基础知识》如此像是背诵考题一样的方式给简化了!

影响多少人?要不要深刻反思?听不听得见人民的声音?

我记得在本年的1月份,国家消防救援局成立了,多少人为之鼓掌和期望!

b6fab76426ec2db8126847601dbff289_1688196898140803.jpg

700407255741c9c88386e60eb2b5b39d_1688196929880767.jpg

到了5月份,新版教材出来了,又是多少人为之欢呼啊!大家欢呼悦雀!

c82aae4d86ea9eeb9097ed799d71431e_1688196959339443.jpg

可如今我不得不心里凉凉的了,这不是我个人心态问题。这是严峻的现实问题!2023年新版《消防设施操作员》教材是国家消防救援局成立后的一部处女作,可以说是问鼎之作。我现在可以肯定,这样的写作水平和阐述方式是问不了鼎的!

建议,国家消防救援局赶紧组织重新编写!

我还带着一个疑问,会不会是我网购买到盗版了呢?我多次这样想过,因为病句、错误论述太多了。可是,《基础知识》这样编写的跟初中集中考题一样的,这总是真的吧。所以我判断,我购买的书本身没有问题,于是我鼓起勇气,大胆批评!

 国家消防救援局,我的批评意见发表之后,要是一派胡言,我是愿意承担严厉责任的;要是我的批评意见是正确的,万望领导不要计较。我们合作,恳请帮我一个忙。

撰写人:姚焕黎

QQ邮箱:2438072348@qq.com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消防百事通系信息发布平台,消防百事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条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
评论

联系方式 | 加入消防百事通 | 关于消防百事通 | 网站地图

消防知识、消防器材、消防技术、消防法规的学习交流中心 --消防百事通--一起来关注 www.fire114.cn

© 2021 消防百事通 苏ICP备19006513号-1

苏公网安备 3209950200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