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欢迎来到消防百事通 消防产品  |  APP下载  |  消防工程群  |   手机站    公众号
  • 资讯
  • 问答
  • 文库
0 我要加群
我要投稿
探究我国智慧消防的成长轨迹
2025-05-14 09:24:30浏览量:497
[加微信:fire114119,邀请你加入消防百事通交流群!]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我国消防安全管理正经历深刻变革。消防设施物联网(FIoT)作为智慧消防的核心动力,推动了消防管理从传统人工巡查和被动报警向智能化、集成化和科学化的升级。回顾其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期、初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既体现技术的进步,也反映国家推动消防现代化的决心。

图1 国内消防设施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

一、萌芽期:技术基础探索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消防报警系统主要采用区域或集中式火灾自动报警,实行集散控制,系统封闭且难以实现数据共享。火警发生时依赖现场报警,信息传递迟缓,且缺乏与城市火警指挥中心的联动。

进入21世纪初,我国开始推广“城市消防设施远程监控技术”,在部分发达地区建成消防远程监控中心。200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 50440-2007,为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和规范依据。

该系统包含远程监控中心、报警传输网络、信息查询管理等系统,虽然有效提升了报警的及时性,却仍存在误报率高、信息过滤不彻底及设施联动不足的问题。且该系统主要聚焦于火灾报警,缺少对消防设施运行状况的监测。这些不足,促使行业着眼于下一代技术——消防设施物联网。

二、初生期:物联网助力升级

2008年,上海文峰商厦率先试点消防物联网项目,实现了对消防通道、水泵等设施的实时监控,并引入GIS管理和预警功能,显著提升了管理的科学性。这一项目标志着消防安全管理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新阶段。

图2 上海文峰商厦消防设施物联网项目平台界面

由于建设成本较高,物联网技术在初期推广速度较为缓慢。直到2015年,新世界大丸百货物联网项目成功落地,成为行业标杆,为消防设施物联网的建设再次开启了新的篇章。

2018年,上海发布首部消防设施物联网地方标准《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DG/TJ 08-2251-2018,为后续消防物联网的建设填补了技术规范空白。

此后,物联网监控范围逐步从火灾报警扩展至喷淋、消火栓、排烟系统,推动了消防设施的全方位监测。

三、成长期:智能化驱动深层价值

传统物联网虽能采集海量数据,但缺乏深度分析和风险预警支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消防设施物联网迎来了重要的进展。

2018年,上海瑞眼科技有限公司基于AIoT技术开发智能消防安全评估应用,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梳理出6000余项致灾因子并建立科学评估模型,实现建筑安全等级的量化评定,提供精准隐患排查和整改指导,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查中“不会查、查不全”的难题。该应用显著提升了隐患处置效率,推动智慧消防迈入数据驱动的深度融合阶段。

图3 消防设施物联网1.0与2.0

四、成熟期:多维数据驱动智慧消防

近年来,消防物联网数据规模持续扩大,数据分析与算法模型也不断升级。评估模型更加精准、维度多元,能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各类致灾因子。

随着原有的算法被重新设计,经过改进的评估模型能优化致灾因子的权重划分,使评估结果更贴合实际消防场景的需求、更为科学合理。

2020年,基于先进算法的消防安全评估应用推广至多个行业,实现更科学、精准的风险洞察与安全评级,助力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

展望未来,随着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与融合,消防设施物联网将迎来更为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结语

我国消防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彰显了技术创新与安全理念的深度融合,是消防安全管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的重要实践。从远程监控的推广,到物联网的应用,再到智能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直至迈入多维数据驱动的新时代,每一步都在重塑和升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注: 本文技术观点来源于上海瑞眼科技有限公司出版的首本消防物联网蓝皮书《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应用报告(2024年版)》,特此注明以便读者追溯。

消防百事通尾页.jpg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消防百事通系信息发布平台,消防百事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条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
评论

联系方式 | 加入消防百事通 | 关于消防百事通 | 网站地图

消防知识、消防器材、消防技术、消防法规的学习交流中心 --消防百事通--一起来关注 www.fire114.cn

© 2021 消防百事通 苏ICP备19006513号-1

苏公网安备 3209950200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