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0月,全国共接报火灾74.5万起,死亡1381人,受伤2063人,已核直接财产损失61.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起数和伤人数分别上升2.5%和6.5%,亡人数和损失分别下降13.2%和9.7%。
其中,发生较大火灾56起,比去年同期减少36起,下降39.1%;发生重特大火灾3起,比去年同期增加1起,上升50%。
主要特点是:
起火时段分布
午后及晚上火灾多发,夜间火灾少但伤亡多。以2小时为一时段,12时至20时的4个时段为火灾高发时段,每个时段火灾均占全天的12%以上,合计占全天的52.4%,与此时段生产生活动较为集中有关;其中14至16时火灾占比最高,占总数的13.9%。
22时至次日凌晨6时的4个时段发生的火灾仅占全天的16.2%,但造成596人死亡、690人受伤,分别占全天的40%和33.4%。
起火原因
电气是火灾的首要原因,用火不慎、遗留火种、吸烟、自燃、燃放烟火爆竹、生产作业不慎等也占一定比重。因电气引发的火灾共有21.7万起,造成418人死亡、59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6.3亿元,分别占总数的29.1%、30.3%、28.6%和42.6%。
(资料图)
其次,因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有16.4万起,占总数的22.1%,其中因燃气炉具故障及使用不当引发火灾2万起、亡28人,分别占总数的2.7%和2%;因遗留火种引发火灾15万起,占总数的20.1%;因吸烟引发的火灾有9.1万起,占总数的12.2%;自燃4.4万起,占总数的5.9%;燃放烟火爆竹引发的火灾有2.6万起,占总数的3.4%;因生产作业引发的火灾有1.5万起,占总数的2.1%,其中电焊气割引发火灾4447起,较大以上火灾9起、亡76人,分别占较大以上火灾总数的15.3%和30.3%;玩火等其它原因引发火灾有3.8万起,占总数的5.1%。
起火区域
各区域火灾均有所增长,东部所占比重最大。东、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火灾起数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其中东部地区上升2.2%,东北地区上升2.9%,中部地区上升4.5%,西部地区上升0.8%。
在全国火灾总数中,东部占43.3%,比例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部,分别占28%和22.5%;比例最小的是东北地区,占6.2%。
起火场所
(资料图)
居民住宅火灾相对多发,伤亡人数最多。建构筑物火灾31万起,占火灾总数的41.6%,其中,各类住宅发生火灾24.4万起,造成979人死亡、124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32.8%、70.9%和60.3%,是导致火灾伤亡的最主要场所;厂房、仓储场所火灾1.9万起,其中较大以上火灾9起,造成34人死亡,分别占较大以上火灾总数的15.3%和13.5%。
非建构筑物发生火灾31.8万起,占火灾总数的42.7%;交通工具火灾7.4万起,占总数的10%;垃圾及废弃物及其他场所火灾4.2万起,占总数的5.7%。
季节性特点
冬春季节火灾高发,夏秋季节为火灾低谷。今年一季度火灾高发,共接报火灾起数34.6万起、亡555人、伤659人,分别占1至10月火灾总数的46.5%、40.2%和31.9%,其中1月份共接报火灾15.8万起,为今年前十月火灾最高值,比7.4万起的今年前十月月均火灾起数高出1.13倍。
其后随着季节转换,火灾起数逐渐下降,到七至十月份达到火灾低谷。七至十月份接报的火灾起数和亡人数分别占今年前十月份火灾总数的26.3%和27.5%,尤其是8、9月份的火灾起数均不足五万起。
重点内容提炼如下:
1、建筑火灾占全国火灾总数的42%,性能化设计不及预期
2、彩钢板火灾、高层建筑火灾、化工与新能源火灾层出不穷
3、八九十年代的建筑规范标准已不适应当前火灾形势,需加快更新和完善
4、未来要严控可燃材料、进行严格的建筑分割与封闭、改进消防设施与报警系统建筑火灾占全国火灾总数的42%
2023年至今年9月份,全国共接火灾160余万起,其中建筑火灾占全国总的42%!
这一数据令人警醒。特别是高层建筑火灾频发,设计复杂、疏散困难的大型综合体成为火灾防控的难点和重点。
建筑火灾是全国火灾类别发生占比中最大的。发生火灾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包括彩钢板、高层建筑、化工与新能源等。
化工与新能源火灾层出不穷
彩钢板火灾:火灾中,彩钢板墙如瀑布般倒下,燃烧速度之快令人震惊。死者体内氢化物含量远超正常致死量,新型火灾隐患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火灾:新余火灾中,烟雾迅速沿楼梯蔓延,人员被困;杭州冰雪大世界火灾中,绿植和调查人员均未能幸免。这些案例凸显了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的紧迫性。
化工与新能源火灾:江苏响水爆炸事故现场如同战场,凸显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紧迫性;杭州电动车火灾导致小孩死亡,北京储能电站火灾中消防员牺牲,新能源火灾的新挑战接踵而至。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面对火灾发展的新趋势,灾害理念和标准规范必须与时俱进。为了有效应对火灾挑战,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严控可燃材料:研发便宜、好用、防火的材料,替代现有的彩钢板等易燃材料;减少高分子材料的毒性,降低火灾中的致死风险。
严格的建筑分割与封闭:多层建筑应实施严格的封闭措施,防止烟雾和火焰迅速蔓延;楼梯口等关键位置应设置有效的防火隔离设施。
改进消防设施与报警系统:现有消防设施需重新考量,以适应现代火灾的猛烈程度;加强多重探测系统与报警系统的联动,提高火灾预警能力和极早期灭火能力;逃生通道设置需重新规划,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撤离。
领消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重新审视现行规范与技术标准:火灾教训表明,现有规范和技术标准需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强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监管,确保图纸与实际一致。
消防知识、消防器材、消防技术、消防法规的学习交流中心 --消防百事通--一起来关注 www.fire11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