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欢迎来到消防百事通 消防产品  |  APP下载  |  消防工程群  |   手机站    公众号
  • 资讯
  • 问答
  • 文库
0 我要加群
我要投稿
丁宏军:建筑消防设施的发展方向,就是自动化、智能化与免维护
2025-10-30 16:17:55浏览量:873
[消防产品接线调试等技术交流,请加微信:dnbiaoge]

近日,CFIC2025中国消防安全产业大会隆重召开。消防电子领域多部国家标准的起草人,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中心副主任丁宏军在本次大会上作《新标准与消防电子行业发展》主题报告。

以下为现场实录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整个消防电子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以及发展方向的设想。

应该说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我们这个行业到底往哪个方向去发展呢?紧跟时代浪潮,怎么能体现,我们一直在把这些研判性、方向性的论证完了之后,如何体现在相应的标准层面。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陆陆续续发了很多个标准,这里边我列了几个,相对来讲大家都很关注,也是对民生的非常重要的几个标准。

*第一个就是火灾报警系统的控制器和感烟。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

*第二个就是应急疏散与照明。这两个都是跟火灾初期相关的两个主要标准。

从这个标准的变动内容,我简要列了几项,这个变动内容实际比这个要多的很多,但是我只是列了几项。

比如说火灾报警控制器,它增加了一键检查,一键启动,包括你原设计的总数有多少,现在在线有多少,故障有多少,这些其实都是为未来的消防监管提供一个服务。

接下来还有一个黑匣子功能,还有一些就是未来的组网功能。

这里边能体现出来的它有两含义:

第一个:消防设施要为建筑防火服务,为人员生命安全服务,同时还要为灭火与救援提供服务,这个是我们现阶段标准跟上一版标准区别最大的一个方向;

第二个:现阶段新的标准发布之后,大家要去解读我们的消防设施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去发展,我们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这是今天这个标准给大家带来的,也需要大家重视的理念。

我们最新发的两个独立式感烟以及独立式感烟主板,将这两个标准,应该说面向的是居家领域,我们国内95%以上的住宅是没有报警系统的。所以,家庭火灾死亡人数是非常高的。

还有其他的一批联动(标准)里边有二十几个产品,都在修订,这个月份已经报上去了,所以在明年应该能发下来,这里边都体现出了一部分为灭火救援提供服务的功能。

总之,大家要理解一下我们未来的产品的标准,以及跟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它是息息相关的。主要面向两个:第一个,解决物联网与智慧消防这个发展问题;第二个,解决建筑消防设施为灭火救援提供服务与信息支撑和技术支撑的问题,这是两个发展方向。在我们新的标准里面都会陆续的有些体现。

这里边还是要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感烟探测器的阈值非要在一个范围之内要可调的,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感烟探测器能够自动地适应它所安装的场所和环境条件,降低它的误报率、非预期的火警率,我们现存的系统,为什非预期的火警率那么高?它有几个因素,有产品质量问题,有施工质量问题,有维护维保的问题,当然还有老的技术还不足以满足我们新的业态。

总体来看,标准它在往一个自动化、智能化、跟我们的生活不断去匹配的方向去发展。我们GB17945《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里面增加了一个定位功能,这个定位功能不仅仅解决的是被困人员呼救的问题以及他的精准位置,也解决了我们救援人员进去的路径,减少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这种危险,然后快速的把人员救出来,以实现精准的救援。这是也是我们消防设施为灭火救援提供服务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我们从2024年发布的这批标准到现在来讲,中国在标准化的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那么跟国际标准是怎么样?国际标准它是作为一个中轴的参考,其实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我们国家最早是按照国际标准,1984版的标准是完全一样的,但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国家根本就不大好用,所以经过这些年,我们不断把自己的需求往里面再添加。那么现在的标准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到未来的发展空间,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变化,我就时间有限,我就不说太多。这里边主要是围绕了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未来的物联网与智慧消防,我们要把探测器和整个火灾报警系统做到自动适应;第二个围绕着为灭火救援提供服务,这里面包括人员定位,我们消防的监管。

比如说未来的图显里面,它会有一个决策告诉你,火灾的初始位置在哪,烟雾蔓延到哪了?温度火源蔓延到哪了?救援通道在哪?哪里有被困人员?被困了几个人?未来我们的图形显示装置上、新的GB16806《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标准里面图显上都要给出这些信息。当然,这也是一部分场所,并不是完全的所有场所。

标准变化促进行业改变

接下来是说建筑消防设施的发展方向,就是自动化、智能化与免维护也就是生命周期内我们基本不用去管它,后续的社会管理模式,也要发生变化,现阶段的管理模式跟我们的实际需求、包括我们现在的体制、体系都已经不太匹配了,我们需要一个变革,那么未来的模式一定是一种平台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物联网、智慧消防这种模式。这个模式一旦建立之后,社会消防管理、智慧消防管理将向集中化、区域化和专业化这个方向去发展。如何理解集中化?我们现在大多数是每一个单位有一个消控室,甚至有多个消控室,未来这些局面可能将会改变,因为这个值守人员太多,同时也没有必要。我们现在有很多终端,其实我们只要确认了这些终端管理人,作为移动的消控室值班员,像这些功能我们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去探索。

接下来应该说是往下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互联网到底该怎么做?

大家都在讲智慧消防,这张图给出了我们现阶段各地区在做的一些智慧消防的物联网平台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以远程监控,基于GB50440《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规范》以及GB26875《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他做的这个监控模式,也就是说由第三方来把相关的用户连起来,是解决现阶段消防设施监管的重要手段。

它对现阶段是非常的有一些实际意义的,但是它对未来的智慧消防,就没有办法(有很大局限),它只能定位在消防互联网这个层次上,谈不上是智慧消防。

接下来这张图,就是未来我们国家整个智慧消防发展的一个系统结构图:

大家可以看到左边这部分,我们有用户端平台,用户端平台就是我们的每一个用户、用户单位可能就是一个小区、一个单位,用户端都会有这么一个小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现有的消控室,也可以是规模化的几个单位合用的(消控室),这是发展趋势。

上一级是企业级的平台,为什么要做这种规划?大家要理解智慧消防,它落地的根本是要智慧的产品落地,我们才能完成智慧消防的建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都在用智能手机,假如我们没有智能手机,那我们能用手机办公吗?完不成!所以我们要谈智慧消防,末端的设备一定要智能化,智慧化,所以要企业把自己的产品都管起来,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这样。

现在的消防产品为什么说质量不好?国家发改委还可以下文件防止内卷,现有政策下不内卷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的消防企业,卖出的产品有几个产品是由你们自己维保的?生命期内你们还能负责吗?经过施工单位和维保单位之后,生产企业的责任已经不知道哪去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内卷问题,一定是产品终身责任,也就是说,产品在整个寿命期内,无论是施工还是维保,都要受生产企业的指导。我们消防行业是比较特殊,其实现在其他行业,比如电梯,汽车行业卖完之后,4S店很多,包括现在家电行业,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家电,自己去进行维修维护。所以从社会发展趋势上来看,谁的产品,谁在寿命期内实行这个维保与维修,这都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这是发展趋势。

所以企业把自己的每做的一个项目都连到自己的企业平台上,那我们就所有的消防设施也都在企业的平台上了,那么我们国家再把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从企业平台上抽取过来就可以了。

所以从这种角度上来看,我们不需要太多社会成本,这个数据流就已经有了,这些信息就已经非常清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

左边这个部分就是数据源,由用户到企业,企业当然是对自己的产品采集数据,它是没有任何技术障碍。我们现在做的第三方来采集信息的,还要改动一些现有产品,所以这会带来一种相当于不是同一个责任人的这种关系。那么右边的区域化管理性平台。这个就是现阶段很多单位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在做的服务型的工作,这部分是未来我们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沈阳消防研究所和江苏总队在镇江做了一个试点,做了一些社区服务站。也有很多单位也做了一些,尤其做独立感应组网,也做了一些这种类似于社区服务站。其实就是我们那个区域行业管理的服务平台,做了一个这样的功能。这个功能将来就是说我们会把整个区域里边的产品的用户以及相关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从我刚才讲的集中化、区域化、专业化,最直观就体现在这个环节。未来可能我们会在一个区域里边多个单位共用消控室,很多消控室可能是无人值守,然后由管理中心进行管理,现在也可以定位为服务站,那么管理服务中心的这批人都是专业性人员,包括值守人员,给各个单位的服务人员,再加上每一个单位里边再有一批经过培训能够解决现场应急有现场应急能力的这些人员一起,我就完成了整个社会管理。

从我个人的判断上来看,这个方向未来可能会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国家层面,以政府的形式来按照社区、街道这种方式来构建服务站,也叫区域的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社区消防站。

第二种方式,可能国家没有一个强制的政策推动,那么靠企业或者是市场去运作的行为,就像现有的很多企业,它在不同区域设置的那些服务点。无论是哪种方式,归根结底都会走到这个区域管理这种模式上,当然我们这张图面对的只是常规的这些社会岗位。后面的服务平台它是可以分等级的,比如说省一级的可以把自己的各个市的管理起来,各个市也可以把市里面所属的各个区、乃至于每一个社区管理起来,这个可以是分级的,所以那个叫区域行业管理服务平台,它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可以划分的。

这个结构在我们新发布的GB 45839《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组网通用要求》,还有我们已经报批的《电气火灾综合处置平台通用要求》这两个标准里面已经确定了这种系统结构形式,这个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它是这个发展趋势?

因为这个是基于产品生产企业而构建出来的,所有的这些信息,都是由生产企业来收取的,政府只是提取管理需要的这些信息就可以了。为什么说主张这种结构,而没有把现有的大家都在做的远程监控模式作为一个主流,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见解。

首先第一个生产企业才是产品的源头我们其实抓住了企业,也就抓住了产品,我们现在之所以搞这些行业内卷,很大的问题是出现在市场监管的。还有我个人认为,第一个就是低价中标,低价中标永远不会有高质量的产品。第二个就是产品终身责任,产品终身责任不解决,就没必要去掏心掏力花钱去做优秀的产品。中国的消防体系建设跟美国的建设是不一样的,美国、德国等等国家,它是建立在保险机制基础之上的,就是安装了消防设施,保险费会低,不安装邻居都会投诉你,因为美国那些木房子一烧就烧一片。

中国是建立在强制性法规基础之上,所以这两个体系的不同,我们用户的认知也就不同。在民众的意识以及我们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就是安全与生活安全需求差距比较大的一个阶段,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如何在这种形式下把消防产品和系统做好了。

怎么做?其实我们要监管消防企业一共就几千家,太好监管了。但是你要市场去监管,一个企业就几万、几十万个项目,要怎么监管?所以从源头管起,就是管企业。第二个我刚才讲了,只有企业全生命周期都负责,它才会有压力和有动力去做好产品。第三个,企业如果参与施工与维保,那么我们的施工质量、维保质量都会得到这个企业标准的出厂化的性能保证。当然,只有解决了这些,我们才能把我们的高质量的产品提供给我们的社会。

当然我刚才讲的是一些常规性的社会单位,现在还毕竟有一些新的行业,比如说机关单位、核电等等,这些跟国际民生相关,这里有很多信息是不可以公开给各个企业,那这就要个行业自己的监管,所以我那张图里面有一个行业区域和行业管理服务平台,所以这个是这个情况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需求和管理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实事求是来讲,我们现在社会面临的消防问题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第一个,我们国家现在相关人员相对来讲是偏少,发达国家基本上是1/1000的消防员的比例,我们大概是1/10000的比例,差距还是比较大。

那么过去我们高速发展这几十年里的产生了这么多的隐患,我们队伍我认为是非常非常伟大的,十几万的人维持了十几亿高速发展的市场,非常的不容易。但是我随着我们各种业态不断的增加,我们人员就那么多,再加上转离之后还有一部分技术人员的流失。所以我们现有的这种监管方式,没有办法的真正的解决社会监管。

所以从这些需求上来讲,我们要进行革新,去创造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接下来我们国内消防能力最有问题的是各个基层单位,这个消防能力是最低的。我在里面说两个,第一个,任何一个公司高管里边有学过消防管理的吗?没有。大学开的MBA专业里边有消防管理课程吗?没有。就是这几年才有几个高校开了这种安全应急相关的课程。然后消控室值班员现在仅仅定位为设备操作员,正常讲他要负责火灾初期的应急处置、日常演练、设施维护、管理等等这些工作。所以,无论从领导到基层,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现在无论是消防工程师也好,操作员也好,都是考证考出来,理论上,消防工程师应该是大学专业本科出来的,消控室值班员应该是技校出来的,所以我们对职业化教育还缺少这方面的内容。

然后第三方服务机构遍地都是,一个城市里面有几百个这种服务机构,有人一块钱一平方,就有人九毛钱,甚至有人现在搞成几分钱,这种服务机构怎么可能做好服务工作?良性的市场竞争,何以有?但有一些它不是靠竞争来完成,尤其带有一些质量检测的,不能靠市场,应该靠机制建设,反正过多的市场竞争是不利于质量把关的。

这几年我们检验机构放开之后,我感触很深。经常有一些出品给出了不合格报告,出去之后,人家拿到另外一个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这里面存在一个尺度的把握问题。

接下来要给大家讲一下,我们真正有物联网之后,智慧消防应具备哪些功能?

首先,如果说有了这个平台,我们的施工就要在网上进行了。施工的时候,所有信息都要上传。各位有没有看到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后面有很多很多的表格,这些表格干嘛用的呢?就是给你们做施工作业用,这是一个最基础的,为物联网消防做准备的规范,所以将来这些如果都规范化,就是再差也不会差太多。

第二个,基于物联网的消防监管,监管理论上分两部分:一个是对社会单位的监管,未来假如都联网之后,我们就在网上进行了,没必要去跑现场,那么也会增加很多比如说通道的堵塞,消防车道占用等等这些相关设施也是都会跟上,现在仅仅还限于建筑内的那些必备的消防设施,实事求是讲,我们现有的标准也好,规范也好,尤其工程建设规范,仅仅解决了基本防护的问题,普通的民用建筑基本上能够起到这种保护作用。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所,比如石油石化、轨道交通等,像这些地方,这种普适性的规范是没有办法满足实际需求的。目前只做了基本防护,其实还要做一些针对性的防护。比如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防护等等,这都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所以这些监管问题,未来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没有网就没有办法去增加这一部分监测预警的功能。如果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会增加这些功能。

那么接下来是产品的监管,如果有这条网之后,每一个产品都给一个电子身份,产品所有的运行状态和周期信息都在这个平台上运行,从出厂到现在,状态一目了然,就可以不用去现场监管,所有这些一张网就解除掉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社会是高效的,产品是高质量地良性循环下去,有了这个平台以后,也可以给救援提供很多信息,可以把各个单位消防信息,可用的消防设施信息直接就发给平台,发给救援队伍。

现在的灭火救援,可以说是发生火灾之后,我们的队伍到现场面对的是一片火海,一片狼烟,里面什么情况基本上是没有的,建筑内的消防设施也不敢用,因为不知道消火栓有没有水,管道还能不能承受这种压力。如果说所有的消防信息都很清晰,比如管道压力有多少、水量有多少、能持续多久,在一目了然的情况下,灭火救援人员就可以分两批上,第一批可以直接就用已有的建筑消防设施,如果还是没有办法灭火,第二批再拉水带,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这种初期的战斗展开,所以对于灭火救援来讲,物联网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刚才已经讲了,起码可以告诉消防员起火点在哪、烟雾蔓延到哪、火灾火势蔓延到哪、哪个通道还是有效的、哪里人是可以进的、哪个地方有被困人员等等信息,这就是为灭火救援提供服务。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是非常难做到的。当然也可以协调交警、派出所这些相关单位的工作。

这里边还要跟大家说,不管是区域化也好,集中化、专业化的管理也好,包括我们现阶段很多地区在搞消控室减员,应该说我个人不太赞成消控室减员,我个人认为,未来消防设施发展是制度化的,但它是有前提,就是消防设施非常稳定可靠的运行,然后能够处于自动状态。那么现在地方消控室减人,可不可以呢?可以,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我个人认为一定是所有消防设施都处在自动状态,就是火灾时候不需要人工介入,设备也能完成相应工作,就可以减人,但是可能吗?现有的消防设施都已经用了二三十年,早就超过寿命期了,为什么国家现在要求消控室两个人值班,主要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有的设备,不支持进行自动的运行,自动地完成这些火灾初期的工作,如果想要做减员,我个人认为要换新产品,然后达到这种状态。有很多业态比较单一的场所,如果消防设施都在自动状态的情况下,那么就可以用一个集中的消防管理模式。大家如果感兴趣,你们可以去了解一下我们沈阳消防研究所和镇江做的很多试点。有那种社区服务站,一个服务站管理一整个区域。现在管理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小的一些单位,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试点工作,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消控室应该会逐渐减少,可能会存在多个单位共享一个消控室。

在这里还要跟大家讲一下消控室与我们平台的管理中心,也叫服务站之间的差异。消防控制室,要解决本地化的消防设施管理,以及火灾初期的应急处置,包括人员的管理和现场端设备的启动、走动、干预等等,叫消防控制服务。管理中心,它只是负责一些管理,没有这些控制部分,现在也有很多地区做远程控制,我不赞同,这是我个人观点,因为现阶段我们的设施也好,网络安全也好,都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有人说遥感行不行?可以的,卫星都能遥感,消防也可以,但是现在很多设施不支持遥感?那如果消防可以实现这些,也可以。那我们能实现吗?社会成本太大了,所以现阶段无法实现。

所以我们要区分消防控制室解决的是管理与控制,消防设施的控制问题,也就是火灾发生时需要人工介入的,还是要这个层面考虑,那么管理平台也好,服务站也好,它解决的是社会管理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

接下来做一个结束语,应该说标准是一个行业的核心,有好的标准才会有好的产品,标准引领着行业的发展,也带动着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做标准一定有前瞻性。

一部标准从立项到发布,没有五年时间,是搞不定的。五年时间我们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所以一定要有前瞻,同时一定要在一个经过论证的、正确的轨道上,系统化的考虑各个标准以及标准与规范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我们这个行业快速地这个轨道上正确的运行。

有了高质量的标准,才有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要出自高质量的企业。现在有很多企业,为了生存成本降的很低,那探头一捏都是软的,碰撞都过不了,存在这些问题,一些应急灯例灯的表面一掰是七扭八歪的,新标准之后,这些问题可以解决掉。

一个行业里面有多个高质量的企业,我们这个行业才是高质量的行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给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的消防安全才能真正达到高水平的安全。

这是我个人,对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些见解,也希望今天这个分享以及我的研判能给各位今后的产品开发,工程服务提供借鉴。

也希望大家共同为构筑我们国家消防牢固的防线,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共同做出努力。谢谢大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消防百事通系信息发布平台,消防百事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条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
评论

联系方式 | 加入消防百事通 | 关于消防百事通 | 网站地图

消防知识、消防器材、消防技术、消防法规的学习交流中心 --消防百事通--一起来关注 www.fire114.cn

© 2021 消防百事通 苏ICP备19006513号-1

苏公网安备 32099502000190号